眼睛,是每個人的靈魂之窗;而對於某些人來說,窗前加上兩片光學鏡,一切都會變得更清楚、真切。然而,以前被視作矯正視力的功能性工具,時至今日不論近視與否,眼鏡已經搖身一變成為潮人必備的配飾,足證眼鏡不再局限於以往的「框框」內。當人人以為眼鏡是發源於中國的時候,其實它最早被發現於古巴比倫文明,並且由水晶石磨成透鏡,令人可以認真地欣賞到世界的美麗。但當時粗糙簡陋的製作,與現今日本、德國的講究設計,絕對不能同日而語;要睇真啲歷史,不如一齊戴起副眼鏡!
別小看眼鏡只是兩塊鏡片加鏡框那麼簡單,其實它的演變過程非常複雜。據說眼鏡最早的形態,是在伊拉克一個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巴比倫古城廢墟中被發現,古巴比倫人以水晶石磨成透鏡,達致放大功能。可是要追溯確實的歷史,則要跳到1268年,Roger Bacon才真正成為歷史上首位紀錄透鏡作光學用的人,亦由那時開始,歐洲地區慢慢出現置入框中的放大鏡,為現代眼鏡的雛型。
在中國,眼鏡的首次出現是在15世紀,當時的名稱叫作「靉靆」,為眼鏡的阿拉伯文(alunwainat)的音譯。嘉靖年間,張靖撰寫《方州雜錄》當中記載:「如錢大者,形雲母而質甚薄,以金鑲輪,紐之合則為一,歧則為二,老人目皆不辨細書,張此物於雙目,字大加倍」,記錄了老人如何使用靉靆作閱讀之用。
由透鏡變成現在有框的設計,原來也走過不少路。古時人以透明的水晶石、綠寶石、紫石英等礦石磨成透鏡,再安上手柄,或安在手杖上,但因為攜帶不便,又不能時時跟身,後來索性以繩子繫於胸前,逐步發展成長柄眼鏡,甚至更變出了長柄雙眼鏡和夾鼻眼鏡等的設計,開始貼近現代眼鏡的形象。
至1612年左右,眼鏡在西班牙突然開始盛行起來,因為他們認為戴上眼鏡會顯得不怒而威,令人望而生畏。更有趣的是,當他們愈有錢,便會把眼鏡愈加愈大,以眼鏡大小反映其身家的顯赫程度,實在浮誇得很!
眼鏡在新世代裏有雙重身份,一個是矯視師,另一個是造型師。不少名模明星潮人皆「愛戴」平光鏡眼鏡,甚至刻意拆掉鏡片,只戴鏡框來作配襯,所以他們重視的是鏡架的顏色和形狀,最為人津津樂道的Icon必數大家都熟悉的蘇永康。
但若要數這股配搭風熱潮,則可說是從日本帶起。過往日本是亞洲地區最Fashionable的國家,雜誌上的男女Model,經常愛以各款眼鏡來配襯造型,帶出不一樣的味道,同時亦令一眾對日潮趨之若鶩的港人備受影響。
至於用作矯正視力的眼鏡,用料及實際設計方面則講究得多。早年歐洲品牌的出品屬於主流,用料以及手工均屬上上之選,但近年日本品牌開始慢慢冒起,全因其仔細考究,以及不惜工本以長時間全人手製造一副眼鏡的態度,加上其極度着重細節的設計,如鏡臂、鼻托均統一顏色或紋理,做到看起來像一體成形的效果;這種追求完美的認真,使日本的光學鏡成為近年被追捧的主流。
眼鏡在今天,已成為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無論從鏡片的種類,還是鏡架的款式,都有極大發展。當中不少動輒數十萬的眼鏡,除了手工和製作過程需時外,其追求建築學美感的設計,又或是務求打造輕巧舒適的創作,為現代的眼鏡科技寫下一個又一個的轉捩點。
(a)2735 6678
(b)2113 2363
(c)2385 2777
(d)2621 3038
(e)2814 6699
撰文:黃佩琪
部分攝影:謝孝祥
模特兒:Aqua@Primo
化妝及髮型:Percy@Annie G.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