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l Lacquer五千年的「油」來

就算不愛化妝,也總會經過美容產品零售店,亦總會看見店舖門前的陳列架─搶眼的、五顏六色的、小小的,一支又一支閃令令的指甲油(Nail Lacquer)。如此常見,只因不管自己有沒有塗指甲的習慣,身邊也少不了一個擁有這嗜好的友人。指甲油的用法應該誰都懂,僅在於手勢是否純熟,不過,它的成分如何?出處又是從何而來呢?

身份象徵

翻經據典,早於5,000多年前的印度,當地女性已會運用Henna彩繪的染料,即指甲花果實的紅色汁液,為自己的指尖上色,成為指甲油的雛形。

及後相關文化得以外傳,就在公元前3,500年的埃及,當時在位的法老王,亦是運用同一種材料來染指甲、手掌及腳底。不過,他另外還會從昆蟲的分泌液中,提煉一些古銅色油作為指甲的染料。據悉,當時有一項嚴格限制,規定只有國王和王后才有資格塗染深紅色,而一般平民百姓就只可染淡色,令顏色的鮮艷度成為當時的身份象徵。

階級觀念

直至公元前約3,000年,中國民間開始出現與現代較貼近的指甲油。婦女們透過明膠、蛋白和蜂蠟等素材,製造出黏稠質地的液體,再加入壓碎了的蘭花和玫瑰花花瓣,調配出粉紅及紅色等色調。惟當時這種工藝未被廣泛傳授,而且技術未算成熟,為了擁有心水顏色,有時候甚至會弄至通宵達旦。然而因為當時的中國仍存在階級觀念,無論男女,地位稍高便會留一雙超長的指甲,以顯示他們毋須勞動,促使美化指甲這項活動得以慢慢地流傳開去,而指甲油也在其後的中國經歷了多次變化。

在公元前600年的周朝,貴族為了凸顯自己的地位與財富,便開始流行塗抹金、銀指甲;到了15世紀的明朝,甲色潮流就轉向了黑色或深紅色;至於清朝時期,更興起金屬鑄造的人工指甲,貴婦們會以金碧輝煌的指甲套來保護她們的心愛指甲,盡顯奢華。但多年以來,指甲油只在宮廷內盛行,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接觸的玩意。

首支出品

另一邊廂,歐洲女性因法國國王路易菲力普在公元1830年大力推廣指甲修飾,並使其合法化而開始注重指甲護理。19世紀期間,就算仍未有指甲油出現,坊間已湧現大量修甲器具,多以象牙、金和銀造成,盛載在採用皮革和絲絨縫製的器具盒內,透過它們和時興的閃光粉,便可替當時的女性畫出閃亮指甲。

踏入20世紀,美化指甲的潮流有增無減,直到1932年,經典彩妝品牌Revlon終於推出第一支指甲油,直接使塗抹指甲油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彩妝部分。為了擁有一雙令人艷羨的纖手,更有傳30年代的名人貴族,都會收集真甲,以改變先天不夠漂亮的甲形。不過,就在30年代後期,化學工程師已發明了貼片甲、絲綢甲及水晶指甲等人工造型甲,相信解決了不少女士的煩惱。

永不停步

時至今日,甲油的顏色可謂包羅萬有,但儘管如此,指甲油的潮流仍然在推陳出新,不少品牌仍在努力為指甲油注入不同元素,如MISSHA旗下的磁石美學甲油系列,於甲油中加入磁粉,只需配合磁石一同使用,就可於甲面上造出條紋效果。另外,YSL將於7月推出的La Laque Couture Tie & Dye限量甲油系列,更首創三段色技術,令底油、色層及面油自然層疊,使用時只需搖勻至心儀色澤即可,領導新一代的甲油潮流。

撰文:謝萃敏

查詢電話:(a)2104 7488、(b)2606 3252(c)2805 0678、(d)2265 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