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膠樽 走天涯

知足,知易行難,畢竟能抵受得住物欲誘惑的人,實在太少!

註冊社工黃一龐(Ken)過去7個月來堅持穿上「朋友號」——一款由兩個膠水樽加一條尼龍繩綁成的人字拖,不論上班、逛街,抑或外遊,也與它並肩作戰,即使踏足零下8度的雪地,仍不離不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旁觀者能深思知足的問題。

東非小孩的啟發

「朋友號」是Ken Sir給膠樽鞋的尊稱,這段緣分始於去年7月。「全球多達7.5億人因沒有鞋子而受感染,甚至死亡!這些人生活條件欠佳,每天要走漫長的山路,或於垃圾山拾荒,雙腳很易受細菌感染,無奈資源匱乏,於是衍生這種聊勝於無的膠樽鞋,藉此保護雙腳。我在Facebook看見這種膠樽鞋,穿着者是一個東非小孩,雖然他窮得沒有鞋子,但臉上仍掛着笑容,更發揮出逆境自強的求生創意,炮製膠樽鞋,正正顯示人窮志不短的理念;相反,都市人一般擁有十數對鞋,仍大呼『赤貧』!」

曼谷之行體驗深

為了讓幸福的一代反思生命的價值,Ken Sir決定嘗試體驗沒鞋穿的日子,並發起膠樽鞋運動——去年8月,一行14位義工一起穿上「朋友號」,徒步由曼谷前往芭堤雅,20多小時的步程令他們百感交集:「初次穿上膠樽鞋,腳很痛,尤其是走石仔路;不過,穿了一段時間,它會順應腳板改變形態,愈穿愈舒服。『朋友號』在行走期間會發出嚓嚓聲,有人投以奇怪目光,有人取笑我們沒錢買鞋,有人加以讚許,我希望透過外界對『朋友號』的關注,將其背後意義宣揚出來。」

視膠樽鞋如朋友

Ken Sir早已視膠樽鞋為朋友,每一對鞋都珍而重之。「記得離開芭堤雅時,我發現有多對『朋友號』被遺棄於房間,或許是義工們覺得穿着此鞋太辛苦吧……我將它們一對一對拾起來,並帶回香港。」事實上,過去7個月,Ken Sir每天都穿上「朋友號」,又通過「膠樽鞋運動」,呼籲大家自製膠樽鞋穿着,感受貧而不窮的精神。

訪問期間,Ken Sir常把「知足等於環保」掛在口邊,他相信,現代人的窮源於不知足、不懂感恩:「從前我不斷追求新款波鞋,即使鞋櫃爆滿,仍想將舊鞋丟掉,找藉口買一對新的。現在『朋友號』像一個提醒,讓我學懂別計算自己欠缺甚麼,而是擁有甚麼。」Ken希望憑藉個人微小的力量,為世界帶來一點改變,但願他能繼續堅持下去!

撰文:司徒德琳

部分攝影:黎劍華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