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Leung 帽子戲法

寒風颯颯,街頭上除了大褸羽絨羊毛衣,還多了一種風景——頭上的紅橙黃綠青藍紫,如花綻放,為凡人遮風擋雨,為路人帶來色彩……但氣溫回升,這些「花兒」也隨之消失。帽子,難道只存活於港人的冬日記憶裏?

造帽者Nick Leung,愛帽戴帽車帽,狂熱之情,早已打破了春夏秋冬之隔,成為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細節——每次襯衫,要有七彩顏色配各種造型;迷上物料,因而起用紙張、鐵枝甚至廢物做實驗;愛好分享,於是頻頻在網絡發表創作心得,鋪貼一幀幀造型照……兩年前,自家帽子品牌Nici Harmonic正式成立,讓瘋狂意念得以在頭上開花結果,更於去年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銅獎。狂想成真,究竟動力從何而來?

造帽 源於不甘

Nick自小熱愛戴帽,但要在香港尋一頂好帽,絕非易事。「我愛戴帽,出街非常方便,可襯衫又可表達當日心情,但市面上的帽子質素參差,通常又焗又重身,碰上又濕又熱的天氣,戴起帽來非常痛苦,除帽後的髮型更變得亂七八糟……為何要這樣受罪?」

一份執着,更讓愛帽的他下定決心要自製「帽」器。「曾在廣告製作部打滾8年多,天天跟紙張、亞加力膠等物料打交道,成了一門專業。天馬行空如在港鐵站種草的概念,實現了,贏了獎,可惜無人欣賞。不甘心,決定換個跑道,把創意和心血投入自家創作……」

選材 五花八門

翻查字典,「Harmonic」一字帶有「自然和諧、很輕、很舒服」的意思,原來Nick一開始造帽,是從實用性出發。「一頂好帽,先要輕如無物,有誰想天天頂着重量食飯走路?與此同時,又要做到通爽透氣,因氣候濕熱,焗兩焗好易暈。此外,戴帽是為了整潔,帽子跟頭部的接觸面愈小愈好,以免弄得一頭亂髮。最重要的是,為了達到這些要求,一定要度身訂造。」

創作者,總有一鋪四出尋寶的癮,五金店、二手店、十蚊店、布疋店是Nick最常流連的地方,有時甚至向垃圾打主意,作品《雨天》上的巨型雨雲,就是從魚檔檢來的發泡膠砌成。廣告紙、鐵枝、絨布、彩色電線……Nick一說到自己用過的物料,即如數家珍,當中不乏重視及感情。「最喜歡拉非草,一種來自菲律賓的草料,顏色鮮艷,透氣舒服,但個性剛烈難控制,車衣女工見到它,總是禁不住怨聲四起;然而,我堅持把最多的時間投放其中,因為它真的很適合香港的氣候。」

創作 孤獨之旅

在香港,創作屬於小眾活動,造帽者,更是稀有動物,讓Nick倍感孤單。「一個人在工作室,常常對着牆上的帽子發呆……有時半天過去,可以甚麼也想不到。在香港,造帽是一條孤獨的路——造帽的人不多,專做男裝帽的人更少,難以切磋交流。」縱使困難重重,Nick還是繼續創作。「喜歡由零開始完成一頂帽子,把不存在變成存在,把狂想變成真實,很滿足。最希望別人看着我的作品大叫︰『這是甚麼來的?造帽人是黐線的!』」

的確,看Nick的作品,就像一場變幻莫測的魔法表演,既可目睹一場綿密的驟雨,又能見證一盆燒得正熊的烈火,其玩弄物料的功力,令人嘖嘖稱奇。「小孩用的膠地氈,在我手上,可產生爆破分裂的效果,也可變作禮帽上的飄浮裝飾。造帽時,我不會想美與醜、潮流與老套等抽象的事,只會專心地把物料的可能性盡量發揮。」

理想 復興唐帽

去年,Nick開始打造一系列「藝術性帽子」,試圖拋開金錢、實用和外觀等考慮,純粹抒發內心感覺,但他卻不以甚麼設計師或藝術家自居,強調自己只是「製作者」,拒絕人家給自己送上高帽。「經常提醒自己,我只憑個人經驗來實現腦內的奇怪念頭,最希望把戴帽的文化融入大眾生活,復興屬於我們的傳統帽子——唐裝帽。事實上,外國人對帽子的接受程度遠比香港高,不但是襯衫必備,即使返工或進出高級場所,也有禮帽等較Formal的配件。相反,唐裝帽的發展出現了斷層,追不上時代……希望有一天,它能再次走入大眾的生活裏。」

值得一提,Nick Leung的卡片、網站無不印上「Hong Kong」二字,彷彿為自己的創作心願下了註腳——「一頂好帽,應能凸顯人的個性,製作一頂屬於香港時代與風景的帽子,反映港人的感受及生活細節,是我希望做到的。」

撰文︰戴寶瑩

部分攝影︰盧展程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