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態攝遊Q&A

近年隨着攝影器材大眾化,旅遊成本下降,不少人都負擔得起到海外參加「獵奇式」的生態攝影,當中最為人熟悉的莫過於東非肯尼亞。然而要拍攝奇蟲巨獸或絕景,是否「一吋長、一吋強」的器材較量?又有甚麼教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要注意?自90年代起從事生態考察及教育工作的蘇毅雄,認為要知道何時「舉機」拍攝,便要先學會「放下相機」觀察。

感受自然 非器材先決

蘇毅雄今年先後3次帶隊到肯尼亞拍攝自然生態,逗留時間超過1個月,去年亦受馬來西亞旅遊局邀請,到婆羅洲的熱帶雨林考察過5次之多。他的觀察是:「眾多遊客中,似乎港人的攝影器材是最好的。」然而蘇毅雄更欣賞的,是那些懂得放下相機,改以肉眼或望遠鏡觀察大自然的遊客。

他以肯尼亞拍攝獵豹為例,「香港人都被紀錄片『寵壞』了,以為帶備長焦距鏡頭,便一定拍到追捕獵物的畫面。」實情是獵豹一日內往往只有很少時間進行獵食,其餘大部分時間都伏在平原休息、玩耍和觀察四周,放下相機靜心觀察,可能會發現獵豹群親子互動的溫馨場面,感受到土著Masai族人在草原安身立命的知足,這時才舉機捕捉,傻瓜機也做得到。

1. 肯尼亞─動物大遷徙

每年6至10月的旱季,動物要尋找水源和食物而作出大規模遷移,這段時間最易觀察到由角馬、長頸鹿和草羚等組成,俗稱「動物大遷徒」的壯觀場面。

先要學沖涼?

若是住在保護區內的營地,由於水源匱乏,每個帳幕或每人可能只獲分派20公升的水袋作沖涼之用,閣下的熱水,是土著要先砍柴燒水再把水袋掛上高處辛勞換來的享受。20公升的水,夠蘇毅雄沖3次涼,但也有團友連一次也不夠,為了節約用水,出發前,可能真的要在家練習一下最快的沖涼方法。

鏡頭焦距愈長愈好?

在草原觀察動物,其實大部分時間都留在車內,出乎大部分人意料的是,動物對保護區內的汽車戒心較低,所以遊客跟動物的距離可以近至10米之內,一支70mm至200mm的變焦鏡,已能應付大部分時間使用,拍鳥的話一支400mm也已足夠,帶太長焦距的「長炮」有時反而會離動物太近。另外由於在車廂內移動有一定難度,所以很少會用到腳架來影動物。

非洲好熱?

肯尼亞有很長的海岸線,而且曠野散熱速度快,夜間和清晨溫度可跌至10度左右,但中午太陽猛烈時卻會升到20至30多度,所以宜穿多層薄衣,方便熱的時候脫下,也不要以為穿淺色衫散熱佳,因沙塵大時,着到「西門吹雪」般很易會滿身塵土。

2. 婆羅洲雨林

「身在雨林,當然是預了日日被雨淋。」蘇毅雄指在婆羅洲多是拍攝在雨林中層活動的長臂猿和各種鳥類,大清晨出動,中午太陽猛烈時躲起來,傍晚又再活躍起來,拍攝時間很長。

全身防水?

雨傘不便於雨林內活動,穿着雨衣可能會太焗太熱,即使身穿如Gore-Tex一類的防水裝,也難保不會滲水,所以折衷方法是必備一套乾爽的營衣和便鞋,回營地時或睡前才換上乾衣,第二朝出發時,即使早一日的衣服未完全乾透一樣照穿,否則帶多多衫也不夠。

螞蝗是殺手?

雨林內不但多蚊,更會見識到被螞蝗吸附在身上的可怕經歷,但其實沒有證據顯示螞蝗會傳染寄生蟲和疾病,牠們只是吸飽了血便會自行脫落,見到螞蝗反而知道雨林內有大型的哺乳類動物,是個「好林」。若真的被螞蝗吸附在身,可以以八達通或信用卡一類的硬物刮走。

沙巴好地方?

最多旅客參與的沙巴雨林團最為方便,但林中的動物多數於雨林中層活動,要觀察的話,最好在設有半空棧道(Canopy Walk)的保護區活動,例如丹濃谷(Danum Valley)這些較偏遠,但雨林較原始的地方,必須要有管理員陪同才可進入保護區,數月前英國威廉王子夫婦兩人便到丹濃谷參觀。

3. 台灣野柳

Samson曾4次到訪野柳,除觀賞因風化而形成的各種奇石外,原來台灣的北部正是鳥類遷移、自北南下的第一站,觀石之餘也可觀鳥。

得石頭睇?

台灣的自然環境變化多端,單在野柳已有不同的生境觀察不同動物,例如可飛數千公里的黃嘴白鷺,即使閣下上到2,000米高雪山也可見到台灣人稱為「金翼白眉」的玉山噪鶥,出發前應先上網做足功課。

甚麼是必備器材?

由於石頭、海面和天空的反差較大,所以最好帶備偏光鏡、漸變灰鏡、減光鏡和腳架等,而中午時俗稱「頂光」的光線不佳,宜在清晨或黃昏前往,要預留較多時間,不能「趕景點」。

環保旅遊?

不論主題為何,到台灣旅遊總離不開吃這一環,亦由於小店和路邊攤檔多,所以遊客應該自備餐具,帶一條手巾抹一抹便可收藏,毫不麻煩。

Samson 推介參考資料:書本

《Wildlife Wars》─東非大象的危機

肯尼亞出生的保育學家Richard Leakey於2001年出版的《Wildlife Wars》,總結了他自1990年加入Kenya Wildlife Service之後的保育活動,主力着墨於非洲象被捕殺的哀歌。

網站

Wallace online──達爾文背後的男人

很多人只知「進化論」由達爾文提出,但其實當年發表時有另一位著名生物學家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也提出相似的論據,甚至有說他是「啟發」達爾文的人,而華萊士最大的特點是他對東南亞的生態有特別深入的研究。

網址:http://wallace-online.org

課堂

肯尼亞拍攝考察座談會

若有興趣知道更多到肯尼亞攝遊的詳情,蘇毅雄將於月尾舉辦座談會,介紹動物大遷徙背景、野生動物及鳥類觀察技巧和、攝影心得。

日期:11月30日

費用:全免

報名電郵:rickylai@eco-institute.com.hk

Samson Profile

蘇毅雄(Samson So)為香港大學生態及分類學哲學碩士、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新聞碩士,90年代開始從事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05年成立生態協會,舉辦各類生態導賞及環境教育課程。

撰文:李潤林

部分照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