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百年清宮仿膳駕到

清宮野史一大堆,據聞慈禧餐桌上的菜式多達100種;又據說康熙雍正乾隆喜歡山珍海味,連豹膽也敢吃!

想知更多? 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的中菜廳天龍軒就特別請來中國著名仿御膳「厲家菜」的後人厲曉麟師傅到來,

將百多年前的清宮御膳風味放在今天的餐桌上,讓大家一邊細味,一邊嗒真背後的飲食故事。

慈禧燕窩當早餐

滿族本是游牧民族,故皇帝們都愛野味,尤愛用蘋果木或炭火燒肉;而貪靚的慈禧則愛燕窩和魚翅,單是早飯便有10多款燕窩點心,午飯必吃燕窩粥,晚飯分量反而少。每餐都有過百款菜的慈禧更愛把菜分給大臣品嘗,令厲順慶對宮廷菜的味道更熟悉。

厲家菜有幾巴閉?

為了讓仿膳得以承傳,始創人厲善麟一直讓子女跟他下廚。後來厲家參加了一個全國廚藝比賽奪冠,在徇眾要求下於1985年在北京的小四合院房子中,騰出一間房間,每晚只招待一席客人。做出了名堂,現在於天津、上海和日本都有厲家菜蹤影,當中東京厲家菜更為首間中式食府於《米芝蓮指南東京2008》榮獲米芝蓮2星榮譽。老店現由3位姐姐打理,厲曉麟師傅則於年半前在北京自己經營一間厲家菜菜館,並定期到各店監督出品。

宮廷厲家菜宴

供應日期:即日起至7月14日(午市及晚市供應,必須預訂)

收 費:$980/位(9道菜,兩位起)(設加一服務費)

宮廷美味回憶錄

如果你的「飲食地圖」是跨國界的話,你就會知道「厲家菜」的底細。它以仿御膳打響名堂,始創人厲善麟(厲曉麟師傅的父親)的祖父厲順慶在慈禧太后時代當內務大臣。當時他主責監督煮食過程、試菜,並對每道菜的取材、配料、做法等作紀錄,久而久之對宮廷菜餚和慈禧的口味瞭如指掌。慈禧去世後,厲順慶師傅也告老還鄉,並將記憶中的宮廷菜紀錄下來,並且一代傳一代,隨着時代稍作改良,成就今天的仿御膳厲家菜。

繼承御膳精神

厲家後來雖然家道中落,幸好厲善麟從小喜歡入廚房偷師,也就順理成章成了家中「煮」人。在厲順慶留下的紀錄中,宮廷菜中的雞只取肉味最濃的雞胸,牛奶要做成雙皮奶般蒸出皮層入饌,70斤的牛只取半斤腩肉來做菜,吃的豬要剛好50公斤重,取其肥瘦均勻,連米也只吃從東北來的……對於當時的厲家而言,固然太奢侈,不過厲善麟卻擅於物盡其用。例如豬肉,瘦肉先用柴火煙熏再炒來吃,肥肉則用來熬油,再用以多種天然香料自製的醬油炒白菜,而剩下的油渣則用來炮製美味卷餅;繼承的是清朝宮廷菜講究的煮法和對味道的追求。

巧手烹調精髓

隨着時代轉變,加上社會愈來愈關注稀有動物的保育,從前宮廷中吃熊、老虎、天鵝和豹膽等情景已不復再。現時流傳下來的菜式約百多款,今天厲家傳人厲曉麟帶到天龍軒的,雖只有10多款巧手菜,但無論用料與烹調都一絲不苟。簡單一個雞湯只取雞胸肉熬製,盡量貼近宮廷菜風味;北京獨有的炒麻豆腐也依足慈禧要求,以豬油來炒,特別甘香;調味料如花椒鹽、醬油亦有10多款香料在內;新鮮墨魚卵、雪蛤膏等統統從北京帶來,墨魚卵撕成百多片入饌,又用新鮮雪蛤膏厚切與燕窩清燉,做法與從前一樣精雕細琢。即使宮中養的對蝦、野生桂魚等現時已無緣品嘗,但厲師傅用同樣矜貴鮮甜的小龍蝦和帶子代替,加上謝絕味精色素,亦拒用微波爐及高壓鍋等,以保持食物天然美味,師傅對宮廷菜的尊重不言而喻。

撰文:許政

部分攝影:張群生

地址:九龍柯士甸道西1號環球貿易廣場香港麗思卡爾頓酒店102樓

查詢電話:2263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