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故事可以千變萬化,其實電影本身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元素,在不同人眼中,是不同的存在,可以是娛樂、研究對象、事業、夢想……於年輕電影創作人賴欣妍(Ivana)而言,電影代表着感情。熱愛電影的她,愛拍攝短片來表達情感,以一幕幕的畫面來訴說不同故事。
由2005年開始舉辦的「鮮浪潮短片競賽」,為本地電影新鮮人提供一個學習創作及展示作品的平台,以發掘具潛質的年輕電影創作人,Ivana就是其中之一。從小熱愛電影創作的她,拍攝過不少作品,其中短片《言己》更曾入圍日本廣島國際電影節,今次亦以作品《踐草》參加鮮浪潮短片比賽,繼續她的拍攝星途。
「我是一個注重情感的人,人生存的意義就是為了跟身邊人分享快樂,所以我拍攝的主題都以感情為主。好像第一次拍的短片《鄉城》,以鄉村跟城市人生活作對比,鄉下的人知足常樂,精神富足,而城市人則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空虛。我希望拍出他們之間的差異,帶出對鄉土的情懷。」
Ivana為香港理工大學數碼媒體榮譽文學士、知專設計學院數碼電影及電視高級文憑畢業,在學生時代已開始拍攝短片。
「我第二套短片《言己》,以記憶為主題,故事環繞一個患病將盲的年輕人跟他婆婆,當初年輕人不明白婆婆收集舊東西的原因;直至他的眼睛將看不見世界,才知道原來記憶是需要用方法留住,最後選擇了錄音這方式。沒想過在讀書時期拍攝的短片,竟然得到學校推薦,參加日本廣島國際電影節,最後還入到Finalist,知道有機會在電影節播放時,我真的很開心,因為我這個學生的作品,竟然可以跟一些有名的台灣、韓國短片導演作品一起播出,對我來說已是一種認同和鼓勵,得不到獎也不要緊,已給我莫大信心繼續拍攝下去。」
而今次參加的鮮浪潮短片《踐草》,跟過往重情的題材有點不同,她想藉作品探討道德觀跟規範的問題。
「社會上往往已有一套由道德觀所定下的規範,好像同性戀、師生戀均不被社會普遍接受,但我今次拍攝的就是關於30歲女老師跟16歲學生的師生戀故事,老師更懷了學生的孩子,內心出現很多矛盾。在故事中我想表達她面對的壓力不是全部由外界所加予,而是被既有的道德觀規範所困,自己的心魔作祟……最後她決定獨力承擔,把孩子生了下來,但沒有讓男生知道,怕影響他的前途發展。」Ivana說。
「此片不是挑戰道德,而是希望用故事帶出一些反思的空間,除了道德,社會上還有很多不同的既定規範同標籤,好似唔讀大學就冇前途、女人年過30就係剩女、唔結婚就冇幸福……等等,大家是否因此而限制了自己本來喜歡和想過的生活?有些壓力,究竟是來自外界,還是自己呢?」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舉辦的「鮮浪潮2011——國際短片展」,將於12月9至18日在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邀請到內地知名導演田壯壯訪港,並以題材尖銳的作品《藍風箏》作為本屆開幕電影。早於2005年,香港藝術發展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主席杜琪峯先生已發起「鮮浪潮短片競賽」,在2010年更開始加入國際作品,發展為「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今年將會放映24場共50部短片,包括30部本地參與競賽作品及精選20部海外年輕導演的得獎短片,好像「CILECT精選海外短片」、「台灣南方影展得獎作品選」及「泰國短片錄像節精選」的作品,既有美國的《愛的雷池(Azad)》和《第一次(The First Time)》、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自由行(Guided Tour)》、2010年第十屆台灣南方影展的得獎作品《櫻時》,以及泰國短片錄像節短片《蝴蝶輪迴(Butterfly's Wheel)》等。
鮮浪潮計劃更引入「師徒制」的短片競賽,邀請多位本港著名導演擔任指導,包括陳木勝、陳慶嘉、陳果、張婉婷、劉國昌、黎妙雪、羅啟銳、邱禮濤、游乃海及舒琪,分別指導共30位本地新進導演,引導並提升他們的創作及拍攝技巧。今次30部本地參與競賽作品,放映時將分為十個主題,題材從生活出發,多角度呈現本土文化,包括:「心理風波」、「打死不離親兄弟,上陣不離父子兵」、「在城市,我們偶遇」、「青春愛情物語」、「政治就是個人」、「做人母親甚艱難」、「被遺忘的.被壓抑的」、「都市.疏離」、「富裕背後」和「想像國度」,內容非常精彩。另外,閉幕暨頒獎禮將於12月18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屆時會公布「本地競賽部分」9個獎項花落誰家,包括每組的「最佳電影」、「最佳創意」、「最佳劇本」與「最佳攝影」,和最高榮譽的「鮮浪潮大獎」等。
「鮮浪潮2011—— 國際短片展」
放映日期:12月9日至18日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
購票地點:即日起於百老匯電影中心選購,
或可透過www.cinema.com.hk預訂
電話購票:2388 3188
票價:$60
查詢電話:2388 0002(百老匯院線)
網址:http://www.freshwave.hk/
內容:「鮮浪潮2011」有關短片的資料及圖片展覽
日期:由即日起至2012年1月31日
地點:K11 購物藝術館Art Space 107
撰文:羅安琪
部分攝影:陳世昌
部分相片提供:鮮浪潮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