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似乎很深奧、很繁複,以推刀一刀刀地在木板、銅板上刻畫細緻的圖案,然後再拓印成圖像,若非專業版畫創作者,你我能做得到嗎?凡事沒有不可能。事關版畫領域相當廣闊,即使是日常生活中,你我可能已經接觸過。參觀完9月29日開始舉行的香港圖像藝術節2011,你會對版畫藝術有另一番新的體會。
上世紀50、60年代,隨着內地版畫工作者移居香港,及外國學成歸來藝術家所帶來新的技術,香港版畫的發展曾經盛極一時。可惜,香港的大學並沒有專門的版畫學系,所以後續的發展未如理想。成立於2000年的香港版畫工作室,是本港首個由版畫家創辦及管理的非牟利藝術團體,旨在推廣普及視覺藝術。「香港圖像藝術節」便是工作室每年一度的盛事,今年的重點是「新一代!國際大學生交流展覽」。
160多件的版畫作品,由內地、澳門、香港、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馬來西亞、墨西哥、西班牙、英國及美國等地的大學生創作。除了競逐「香港版畫工作室購藏獎」3個獎項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展覽舞台,讓各地熱衷版畫藝術新一代,可互相交流。
多數人的認知,版畫是紙上藝術,其實不然,近年隨着數碼圖像藝術的出現及衝擊,各地的版畫工作者都在不斷求變,將不同元素融入創作之中,令版畫不再局限在平面發展。是次展覽特別劃為平面、立體及動畫3大範疇,據版畫工作室的張中柱先生解釋,所謂的立體,就是指將版畫圖像融入立體物件之上,例如在T-Shirt、樹葉上印出圖案,便算是立體。至於動畫方面,則是版畫、光影及時間的結合,例如將一連串的版畫圖像拍成片段,並帶出創作者所要表達的理念,則可稱為「時態動畫」。由此可見,版畫的表現媒界愈來愈多,同時亦為版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作者:趙之華
參展作品:《錯覺》
作品性質:絲印及數碼印刷
趙之華就讀於香港理工大學視覺傳達系。她先以數碼相機拍下景物並列印在紙上,再以絲印技術,將景色線條印上圖像上,造成一種錯覺效果。靈感來自小時候伏在窗台上看到的景物,並以水筆在玻璃上勾劃建築物的線條,只要視線角度有改變,景色及玻璃上的線條便不會聚合。《錯覺》中的覺字,同時代表着角度的「角」,寓意凡事不可只從單一的角度去看。
作者:陳奕愉
參展作品:《魚眼裏的我》
作品性質:凸版畫
香港理工大學視覺傳達系的陳奕愉,兩年前因河南交流團而接觸到朱仙鎮木版年畫,他被這種傳統的版畫所吸引,自此投入版畫創作。《魚眼裏的我》以複雜的線條作構圖,加上魚眼效果令線條更有趣。至於強烈的紅藍色調,則是代表他自己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
版畫,就是以「版」作為媒介物,藉印刷技術製成的作品。傳統上,版畫可分為凸版畫、凹版畫、平版畫和孔版畫4大類。所謂的凸版畫,就是將版面凸出的圖像,轉印到紙上。而凹版畫,則是以推刀在銅版上刻出圖像,令油墨滲入凹陷的坑紋,鋪上紙張施印。由於凹版畫多以銅版印製,故又稱銅版畫。平版畫則利用油水相拒的原理,經處理後的版面,空白部分會形成抗墨性,而繪圖部分則可吸收油墨。至於孔版畫,所指的其實就是大家熟悉的絲網印刷技術。
Step 1 以推刀(直刻法)或是蝕刻法,在銅版上直接刻畫圖像,原理如同素描,以線條的粗幼及疏密來到凸顯圖像的光暗。
Step 2 在銅版上塗上版畫專用的油墨,並將油墨均勻塗滿銅版,使油墨滲入坑紋之中。然後,以紗布或紙張,抹去銅版上多餘的油墨。
Step 3 圖案的坑紋部分滲入油墨,至於空白部分的潔淨的程度,則視乎創作者個人的需要及喜好。
Step 4 預先將版畫專用的紙張放於清水中浸泡,令紙張的纖維更有彈性,會較容易印上銅版坑紋中的油墨。
Step 5 將銅版放於壓印機上,鋪上浸過的紙張,再蓋上一層的軟毛墊,以增加紙張與銅版的貼合度。
Step 6 用壓印機慢慢地壓過銅版及紙張,銅版上的圖像便會印到紙上,視乎圖案大小再加以風乾及裝裱,作品便完成。
撰文、攝影:唐臻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