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好的回憶 白糖糕

潮流興集體回憶,無論是建築物抑或古蹟,年輕人有理無理都要抗爭一番,為的是保留記憶中最美好的時光。對於本公子來說,回憶裏最美好的,當然與吃有關,其中一種令我惦記的美食,是白糖糕。「白…糖…糕,有白糖糕賣……」,以前住過屋邨或徙置區的人,對那把叫賣白糖糕的男聲應該很熟悉,總記得隔天就會有個穿着背心的伯伯肩挑手挽大桶白糖糕,洗樓叫賣;等、買、吃,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豈只我?

古法製造

在香港要找好吃的白糖糕,首選深水埗坤記。店子以白糖糕起家,秘方由老闆傅先生的爸爸在家鄉順德學來;傳到第2代,他深得爸爸真傳,跟足傳統方法製造,沒畫蛇添足,也沒偷工減料。除了自家磨米漿取代現成粘米粉外,米種更選粘米中的白米,並要混合軟身的中國米及硬身的泰國米,米香特濃,兩者比例要因應米的軟硬度而定,而白糖水的分量也不能差分毫,一切都要視乎經驗。當然,發酵工夫也做到足,以適當分量的發酵米漿與新米漿混合,做出微酸不澀、口感鬆軟不黏的效果。而蒸好的白糖糕,不能即賣即食,須放在架子上冷卻,因為只有室溫的白糖糕,質感才最好。用刀一切,糕身有無數小孔,難怪入口鬆軟彈,愈嚼愈清甜清香;即使人逼人都要買,一下子更忘了公子身份,急不及待將它就地幹掉。

源於順德倫教

一件出色的白糖糕,拿上手軟得來挺身,晶瑩剔透樣子可人,據說極品白糖糕的橫切面分3層,底面兩層是直紋,中間一層是橫紋;一咬,質感鬆軟,又黏又韌又爽,香甜不膩,帶着白糖和米糕的清香;嗅一嗅,還帶有微酸,一種似有還無的酸,就是這種獨特的酸,與其他糕點有雲泥之別,叫人一試難忘。原來這種微酸味,來自一個無心之失。話說當年順德倫教鎮有位賣粥的梁姓店主,把前天賣剩的鬆糕翻蒸再賣,鬆糕經過一晚發酵,味道變酸。後來他將之改用白糖和白米磨漿炮製,做成白糖糕,風行一時,成為當地人引以為傲的小吃,所以白糖糕又稱倫教糕,是順德糕點;在魯迅筆下,更被稱為白糖玫瑰倫教糕。

做法講究繁複

白糖糕只屬幾蚊雞貨色,材料只有簡單的米、糖、水,做法卻很繁複講究:一般要將米浸透後磨成米漿,並壓出水分,製成米糰,加入糖水拌勻,再加發酵過的糕種放一晚,放在鋪上帆布的蒸籠內蒸約半小時,雪白晶瑩的白糖糕才大功告成。當中所謂的發酵種,便是早一天預留、經發酵的米漿,分量不但影響白糖糕的質感,那陣微酸香,也取決於此,很考經驗工夫。時代變了,賣白糖糕的小販早已消聲匿迹,加上白糖糕做法繁複兼利錢少,做的人也愈來愈少,有時會在素菜館見它與齋滷味放在一起,有時在舊式糕點舖偶爾碰上它。可惜吃來也不是那一番風味,皆因坊間好些偷工減料之徒,為省發酵工夫,竟貪快加醋來發酵,做出來的糕酸得澀口,腍身又黏牙,要不一味得個甜字,口感味道相差十萬八千里。

檔案編號:006

偵查地點:各大糕品店、素菜館

偵查結果:真材實料、講究工夫的白糖糕不可多得。

菜公子PROFILE

識飲識食翩翩公子,吃盡天南地北,練出一張刁嘴。經常食客三千,宴請邀約也樂意奉陪,但從不賣帳,孰優孰劣一針見血。願與知音人在格子上談美食,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