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上班,為了薪金一萬元,我們工作沒了沒完。
就這樣,把我們的薪水奉獻給大商家大財團,是不是我們樂見的?
香港的中產階級(即是有樓、有仔女、很緊張自己BB有沒有便便那種人吧?)香港人花了六成以上的收入,去供養自己「舊磚頭」,還有別的公共服務(水電煤電訊等等)。口袋沒有幾個閒錢,卻從不懷疑自身的處境,繼續覺得自己「好勁」、「好有錢」。
2006年的時候,我讀了一本叫做《Land and Ruling Class in Hong Kong》(對, 是你們現在知道的《地產霸權》了)。那時候,是英語,是大學出版社的書。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有一個特色:大多是說「阿媽係女人」。的確,《地》說的,是 「阿媽當然係女人」。這本書很受中環的「精英」歡迎,很好。因為更反映他們只是IFC農村開心農村的村民村姑。追話題,看熱鬧。這書賣了九版,如果大家都真的讀了它,為甚麼香港人沒有把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上,令香港變成一個更「住得人」的地方?
我想到的事情:為甚麼香港沒有永久租住的樓房?為甚麼香港人一定要擁有自己「有瓦遮頭」的地方才算安心?為甚麼樓房是「投資工具」?為甚麼「買不起樓」,會被人家說成是「大花筒」,而不是住房定價過高?住房變成商品,政府官員也炒樓賺大錢,為甚麼香港人不憤怒?高地價製造了很多「疑似」百萬富翁,這些「有錢人」,是不是都只是追讀八卦雜誌,喝廉價紅酒,希望孩子做會計師工程師,就把自己的人生定義為「成功」?
答案,很簡單。IFC村民的性格特色:以為自己努力就會得到成功(同時以為自己很成功),貧窮的人只因為他們「懶惰」。八十後啊八十後,你哋快啲去買舊磚頭個個月供樓咪唔會諗反呢樣反嗰樣囉。
讀\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