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從古蹟感受文化教育

澳門是中國最早接受西式教育的地方,中西教育在這裏得到雙軌發展。在不同年代,天主教及基督教相繼傳入澳門,對宗教及教育發展均起到推動作用,當時傳教士建設的學校、教堂,很多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或歷史古蹟,見證着古代和近現代澳門教育的發展。大家前來尋幽訪勝,仍可從這些古蹟了解到當時文化教育發展的情況。

大三巴 中西文化交匯中心

葡萄牙人在1557年進駐澳門後,天主教亦隨之傳入,令澳門迅速發展成天主教在遠東的傳教中心。1594年,耶穌會教士創立澳門第一所高等學院—聖保祿學院(Colegio de Sao Paulo),規定當時所有到中國傳教的傳教士,必須到該學院進修中文及中國文化,令聖保祿學院成為當時中西文化交匯的中心,為中西文化交流奠下重要的基石。

當時學院坐落於天主之母堂與大炮台之間,可惜在1835年的一場大火中付諸一炬,學院幾近盡毀,只剩下教堂前壁,成為今天著名的大三巴牌坊。遊客到大三巴牌坊,仍可欣賞到聖母像、聖徒像、伊甸園象徵圖、耶穌受難像、天使與魔鬼等浮雕,亦有中國龍雕像、代表日本的菊花、葡萄牙的帆船,及各式以中文雕成的天主教字句,體驗中西文化融合的精髓。

在1990年至1995年間,澳葡政府在昔日教堂原址進行修建,並在聖保祿教堂後面建了一家博物館,作不定期展覽。由即日起至6月5日,在大三巴旅遊活動中心地庫一層的澳門創意館,更舉辦「澳門設計‧澳門創意」展覽,參展單位包括澳門佳作、貓空間、窮空間、LINES LAB、RIBS等,展出各式各樣原創產品、書籍、藝文活動的周邊產品及影視項目,非常豐富呢。

大三巴

地址:澳門大三巴牌坊

澳門設計‧澳門創意展覽

展期:即日起至6月5日

開館時間:9:00am~8:00pm

地點:大三巴旅遊活動中心地庫一層

門票:免費

馬禮遜 基督教在華的起點

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馬禮遜是西方派到中國內地的第一位基督新教傳教士,他在華25年期間,編輯出版了中國史上第一部英漢字典《華英字典》,還把《聖經》翻譯成中文,展開了基督新教在中國的宣教歷史,貢獻甚巨。可惜他在1834年急病去世,後來,郭士立(Karl Friedich August Gutzlaff)夫人溫施蒂及美國傳教士布朗(Samual Robbins Brown)繼承其遺志,在1839年於沙梨頭附近,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西式學堂—馬禮遜學堂。布朗擔任校長,繼續推行教育及傳教事業,學堂教授漢語、基督教教義、科學、化學、天文等知識,令中國學生有機會接受傳統私塾以外的教育。

你若有興趣追溯馬禮遜的事迹,可到毗鄰東方基金會新會址的墓園內的馬禮遜教堂。教堂建於1821年,是澳門最古老的基督教傳道所,環境清幽脫俗,窗門拱形設計,頂部還保留了年代久遠的屋樑、屋椽等,別具歷史價值。

東方基金會新會址

地址:澳門白鴿巢公園附近

開放時間:9:00am~5:30pm

中國私塾 傳統源遠流長

除了外國傳教士在澳門推行教育,中國傳統的私塾和書院教育,在澳門也有逐步發展。在清代,望廈村的趙元輅、趙允菁父子先後中舉,有「父子登科」的美譽,牌匾現仍存於營地大街趙家巷趙氏大屋。由於當時澳門教育界欠缺人才,所以趙氏父子便將趙氏家廟的偏殿(望廈村觀音堂對面)作為私塾,開始教學之路。趙氏父子教授學生八股文章,對聯詩賦、四書五經及經史子集等,經過一番努力,其門下不少弟子成為知名人士,如以著作《粵謳》聞名的才子招子庸、太史曾望顏等人。

隨着歷史的發展,私塾制度早已不復存在,不過,你想緬懷一下古人讀「卜卜齋」的情景,可參觀望廈村,並順道到附近的觀音堂遊覽,觀音堂位於美副將大馬路,又稱普濟禪院,建於1627年,已有370多年歷史,是澳門三大禪院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間,長年香火鼎盛。

觀音堂之所以聞名,是因當年中美望廈條約就是在觀音堂後山簽約。現在廟內還留有據說是簽署條約的石桌,石桌旁還立有碑石,說明此事。在普濟禪院的後花園曾有一棵連理樹,其命名取意於「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極具詩意。

展覽資訊 故宮珍藏 任你賞

欣賞完歷史文化古蹟,另外想對藝術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到澳門藝術博物館,近期有不同題材的展覽讓你細賞。由現在至3月20日,大家便有機會欣賞到故宮珍藏的御窯瓷器精品展。這是澳門藝博館年度重點展覽,展出故宮珍藏康熙至乾隆年間,宮廷御用瓷器精品逾130套,全面展示清朝瓷器發展高峰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各類精品之作。展品種類豐富多采,琳琅滿目,分四個專題展出,包括「紋飾之美」、「工藝之美」 、「釉色之美」、「形制之美」等作品。

澳門藝術博物館

地址:澳門冼星海大馬路澳門文化中心

開放時間:10:30am~7:00pm(逢星期一休息)

票價:MOP5,12歲以下兒童或65歲以上長者及星期日免費

故宮藏清代御窯瓷器精品展

日期:即日起至3月20日

木版年畫 手機攝影

另外,藝術博物館還有「流光瑞影—中國木版年畫展」及「超味覺—影像澳門手機攝影展」等展覽,迎合藝術發燒友的不同口味。「流光瑞影—中國木版年畫展」展出作品多為清代、民國的舊刻版畫,或依照舊版樣式重新刻製的,而於20世紀末進行印刷的木版年畫。展品約60件,題材為民間神祇、瑞獸祈福、童子呈祥、戲曲故事及生活百象為主,此為中央美術學院薄松年教授的捐贈作品,難得一見。而「超味覺—影像澳門手機攝影展」,顧名思義作品皆為手機攝影,展出作品138件,以視覺語言呈現澳門飲食文化,別有一番風味。例如澳門的地道小食葡撻或是大牌檔,在參加者的手機攝影下,到底變得甚麼模樣的景象?

流光瑞影—中國木版年畫展

日期:即日起至4月24日

超味覺—影像澳門手機攝影展

日期:即日起至5月15日

資料: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