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家把教育變成社會流動機器的一天開始,學校就由一件聖器變成一根性器。
要理順直資學校的「問題」,首先要談的,是「教育產業化」這五個字。早幾年,關於直資學校的新聞,不外乎是把事情簡單化──家長不相信當局,認為他們的孩子需要「更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提高自己孩子的競爭力。我的同事,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的周保松教授在Facebook說過:「目前香港教育最大的惡(Evil),是沒法令人認識自己,沒法教人懂得思考,沒法使人熱愛知識,沒法助人活得自信自尊,沒法培養出有正義感的公民去推動社會變革。簡單一句,沒法通過教育來育成人。用馬克思的說法,現在的教育,是異化人,矮化人,局限人,將人變成商品同時令人相信自己就只是商品,而不是實現人和解放人。」
簡言之,香港的教育,是盡快要學生早一點失去自己的感覺,不要認真的去想自己要甚麼想做甚麼,而是早一點的投入那種畢業搵好工結婚買房子的道路,於是人人就會把自己的感官關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問對錯只問樓價升或跌。套林奕華先生一句話,現在的中國人(香港人亦然),他們都把心繫着一個「家」字,買房子是「置家」,結婚是「成家」,擁有身份地位,就要成為「XX家」。
只要大家再讀報,讀到關於名校的討論,是「傳統名校不可轉直資因為入名校是窮等人家向上流動的階梯」,而你又同意的話,就足以證實大家都同意,名校不過是令人變成有錢人的工具,和一張六合彩彩票或一個男妓的性器官類同。
讀\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