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潮流 只做自己 何志恩型人告白

接受訪問前,何志恩剛剪了一個「林亞珍」頭,莫以為她在暗示下季流行六十年代(或者下季真的流行六十年代),但她從來不喜歡跟在潮流走,只會做自己,有人叫她不要穿着格仔衫、戴眼鏡在街上走,但相信她一於少理,只要她喜歡。或許有日你在街上會遇上這位林亞珍,她就是本地時裝設計師何志恩。

見到時裝界潮人或者設計師,有兩個問題必定會問:「下季興乜?」以及「有乜係must have item?」如果你問着何志恩(Johanna),她給的一定不是大家心目中的標準答案。聽到問題後,Johanna抓抓頭髮,想了想說:「對我嚟講嚟緊興乜,就係興做自己。我舉個例,就好似超短裙,都唔係人人啱着,唔通成六、七十歲都着咩,都唔係嗰回事啦!又好似豹紋,其實季季都興,同一對鞋一件衫已經冇分別。」

十年前已着低襠褲

不談來季興乜,Johanna反而想講將會被out item,她說:「膊頭設計依然重要,不過,唔會係墊到好高好勁,低襠褲都會keep多陣,但唔會話好誇張。」話口未完,Johanna又推翻前言:「其實都冇所謂in & out,我十年前已經着緊低襠褲,第一條買嘅係Comme des Garcons,當年日本已經做緊,不過,歐洲方面冇pick up,所以先冇成為一個trend,其實最緊要都係着得舒服,啱自己啦!」

欣賞曼玉身材內涵

除了強調舒服、適合自己,對Johanna來說有一個字是十分重要,此字乃是:型!問她何謂「型」以及如何做到「型」,她侃侃而談:「『型』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半係發自內心,對自己有信心可以carry到件衫,另一半係外在,只要件衫嘅比例啱自己就會型,例如張曼玉,點解佢着衫咁有型,就算係着T-shirt牛仔褲都好型,因為佢有內涵之餘,仲有好靚嘅模特兒身材,當然大部分人都冇佢咁嘅骨架,咁惟有靠件衫去輔助,由件衫嘅剪裁去遮住自己嘅缺點。」

設計做到人人啱着

若然覺得Johanna的說話太玄,不夠實在,不妨看看由她設計的2010年秋冬女裝,或者從中可以得到一點啟示。

Johanna的設計一如她之前對「興乜」的闡釋,就是要做到人人啱着,她自言身為女性,最明白哪個位置想要遮掩哪個位置需要突出,她不得不說:「好多成功嘅男性設計師,好似McQueen同John Galliano嘅設計,雖然好靚,但係太誇張,一定要瘦到好似模特兒先着到。」

如果以more同less來區分,Johanna絕對屬於less一方,她說:「我細個好鍾意畫公仔,畫嘅都係小甜甜嗰種眼大大、着住好勁喱士裙嘅公仔,我媽咪見到就話你將來做設計師,唔好設計呢啲衫,如果唔係實嚇死人。就係咁,我講過我一定唔會設計咁多『叮叮dum dum』嘅衫。」就是這樣一錘定音。

給Johanna的2個問題

Q:你的啟蒙老師?

A:媽咪同婆婆。我好崇拜佢哋,佢哋都係愛靚之人,又係靚人。我公公嘅兩個細佬,都係同女明星結婚,其中一個就係尤敏。

Q:你的fashion icon?

A:Kate Moss(姬摩絲)同甘迺迪夫人積琪蓮。佢哋都好modern,永遠唔會out。

二手店執筍貨

毋庸置疑時裝設計師都是愛衫之人,Johanna亦不例外,家中儲了一大堆衫,不過,別以為盡是華衣美服,Johanna會告訴你,打開衣櫃,她形容撲面而來的是一陣臭味,因為她收藏的都是舊衫。

Johanna自13歲起在英國讀書,當地有不少flea market賣舊衫,她最常到Camden及Portobello尋寶,前者賣的衫平均售價幾英鎊,後者則幾十英鎊,Johanna執了不少筍貨。後來,Johanna在日本居住,當地也有不少上樓店賣舊衫,以她的說法當時是橫掃東京,她說:「日本嘅二手衫勝在尺碼細,啱我着,外國賣嘅尺碼太大,買咗返嚟要改衫。」

對Johanna來說每件衫都獨一無二,因為背後都有它的故事,它的每道摺痕,發舊的顏色,每個破洞,都賦予它鮮明的性格。

採訪:陳嘉敏 攝影:黃叔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