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2010

孔夫子回歸救世

2560年前,孔子逢亂世,有志不得伸。乘電影《孔子—決戰春秋》上映、孔子誕辰力爭作公眾假期之勢,「孔熱」又復燃回歸。在這個索K當吔糖、鏹水淋頭、高鐵如戰場的深層矛盾年代,或許孔夫子「事雖小,勿擅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天下為公」等教誨,真能當頭棒喝,連孔子第76代後人謝雪心都咁話!

孔誕公假 爭取失敗

上周三(1月13日)立法會否決將孔子誕辰定為公眾假期,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博士心情直插谷底:「雖有9票贊成、只有1票反對,但因有12票棄權,結果『孔誕假』仍被否決,我認為是輸給了黨爭。」

其實數年前,香港六大宗教領袖早有共識,同意減復活節1天假期,換取1天孔子誕辰假期,無奈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社會對「孔假」未有共識,推動孔子思想及改動假期是兩回事。對此,湯恩佳只願以孔子聖言「選賢與能」寄之。

湯續說:「現今道德淪喪,青年索K、打劫、援交,恢復孔子崇高地位,弘揚儒家文化,讓香港人更明白孔夫子,是十分重要的。現中國的硬實力已很強,故更應抓緊儒家文化作精神軸心,增長軟實力。中國不說孔子,難道還說馬克思嗎?」

謝雪心 望下一代記得

我們熟悉的「大奶奶」謝雪心,原名孔令馥,是不折不扣的孔子第76代後人。「過去族例,只男性才可寫上族譜,唯前兩年,國家重點保護孔夫子的一切,除新修《孔子世家譜》,也承認孔子女性後人,我才得以證實身份。」

其實心姐自小已從父親口中知道這身份,爸爸還另聘老師教她古文,又學書法,大概想培養她有點孔子修養吧。「記得爸爸還教懂我『戲彩娛親』,多少影響我選擇演藝之路,做些給父母及其他人帶來快樂的事。」

對孔誕假期爭取失敗,心姐並沒灰心:「一定可以再爭取的。爭取孔誕假期,不是為放一天假,而是希望下一代都記得孔子。現在很多人都只睇錢,忘了做人的意義,相信孔夫子思想也可以帶給迷惘的人出路。」

真正孔子 文武全才

對即將上映的《孔子-決戰春秋》,周潤發飾演的孔子功夫了得(出手蠻像老年李慕白),坊間無不驚訝。孔子後人心姐倒覺無不可:「雖史書沒提過,但他提倡騎馬、射箭、音樂,相信也是箇中高手啊。」

而湯恩佳博士也同意:「孔子也孭劍、精六藝、通四書五經,確是文武全才。」據史料研究,孔子更有近1.91米身高(比姚明矮36厘米),而且是個私生子,是父親66歲時與妙齡顏氏女野合(非婚)所生。

孔子屬中國,但影響力遍及世界,1988年有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呼籲要吸取孔子智慧,2009年美國眾議院更通過紀念孔子誕辰的決議,連我們的高錕教授,也曾提及自己是被孔子的話啟發,而成為出色工程師,世界其實早已無「孔」不入的了。

儒教是宗教嗎?

儒教是一種信仰,但是否宗教,仍存有爭議。儒教承認鬼神存在,但不關心其事,只將注意力放在現實世界,堅信神靈非一國勝敗、興衰的主宰,這和一般宗教有很大差別。也因少有排他性,故儒家地區也常伴隨佛教、道教傳播影響,發展至今,儒教存着很多如祭天、拜孔子、敬祖先等宗教特徵。

亦有觀點認為,將儒教發展為宗教,更便於鞏固推廣,捍衞中國文化。而近年中國政府熱衷推崇儒家,有說是因改革開放後,原來的主流意識形態(馬列主義教條)漸空心化,故欲以孔子與儒學填補此真空。

3齣《孔子》 3種版本

孔熱回歸,也有賴影視推波助瀾,未來3齣《孔子》電視電影,就塑造出3款孔子,看你喜歡哪一個。

周潤發版 文武雙全

即將上映的電影《孔子—決戰春秋》,由胡玫執導,周潤發飾演孔子。戲中孔子文武雙全、能琴善射,他與南子夫人(周迅飾演)的愛情亦是戲中焦點,且穿插了四大戰役、活人殉葬等史詩式場面。

趙文瑄版 悲情愛哭

電視劇《孔子》剛拍畢,由韓剛執導,趙文瑄演孔子。戲中孔子只略懂武功,愛情戲亦輕輕帶過,重點突出他「追求理想,卻逢亂世」的悲劇性,故哭戲極多。

年輕版 青春俊美

另一齣電視劇《孔子春秋》剛開拍,由張黎執導,王學圻飾演孔子父親孔叔梁紇,孔子一角則由不同年紀新人分飾,展現孔子「青春版」故事。

孔子幾時生日?

孔子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八月廿七日,依公曆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目前不少儒家門徒,都把孔子誕辰日稱為「聖誕節」,但至今仍未被法定化。唯在台灣、美國地區,才把孔子誕辰日的陽曆日子(9月28日)定為法定教師節。

撰文、部分攝影:劉達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