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峯和銀河的編劇成功製造出品牌效應,大家對銀河的出品都有一定信心,所以《意外》以鄭保瑞加盟銀河的首部作品作招徠叫人提高了期望。但同時,自去年的《文雀》雖然贏得某些影評人─特別是國外─的讚賞,認為香港情懷洋溢,實無故事可言。這電影只突出了杜生作為導演的功力之高,卻並非一個完整的電影作品,這是本人的愚見。
所以到今年的《復仇》,是杜生向歐洲觀眾的回饋,叫我想起王家衞的《藍莓之夜》,是粉絲都不用看的作品;又叫我想起《金錢帝國》,不是拍給香港人看的,所以沒有吸引力,這是本人的管見。
加入品牌後的鄭保瑞,叫人期望他從《愛‧作戰》、《怪物》中成長、進步。結果,竟然是他被品牌蓋過,失去了個人特色。
司徒錦源的劇本固然是固有軌迹,但畫面的色調,演員的處理,都只叫人感到是銀河的作品,勾起《非常突然》、《大事件》、《文雀》等的聯想。
在一年只有五十部港片的情況下,銀河每年佔幾部,我們還需要再多一個模子產品嗎?時裝店的成熟線和年輕線都要有鮮明的分野,銀河既然吸納新的導演,便應該開拓新的創作方向。
電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