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零售業數碼化不可或缺

網購對實體零售行業有影響是肯定的,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全民網購生活,可以說將網購的「能力」和市民使用網購的習慣盡情顯露。隨着「智慧零售時代」來臨,科技掌握發展步伐,零售業也必須朝數碼化發展。

如今通關可期,在疫情受控、電子消費券開始登記,以及工商界就接種新冠疫苗推出鼓勵誘因下,實體經濟明顯地逐步朝向疫前狀態發展,百貨店推廣活動期的人流與疫前無異,高檔奢侈品如珠寶首飾鐘錶升幅更位列零售統計榜首。

大數據分析助搶佔市場

但是,不說實體零售要恢復到昔日光輝尚需時日,就是消費者在疫情期間已習慣使用電子消費平台的快速發展下,零售業未來要生生不息,經營必須要實體與平台雙軌而行,管理和運作一定要數據化,科技應用如大數據分析等在行業將更加普及。

經此一「疫」,從香港消費者的網購習慣可以發現幾個軌迹:一是利用平台選購家庭雜貨用品較多,主要是基本用品下單毋須太多考慮,網上搜尋器對同類產品一覽無遺,和容易比較價格。但同時對零售商產生的挑戰則是對產品的設計、款式要求增加,性價比要求提高。

二是在高檔和個人商品,消費者還是偏向光顧品牌店和實體店,除因為付出較多,還是看到或試用到實體商品會更放心之外,享受商店的服務是重要元素,購物和欣賞商品畢竟是一項享受。因此,實體店今後對顧客提供的購物環境和個人服務,對店舖的效益非常重要。繼而是商場的環境、配置和商店組合的要求,最近不少商場、商店紛紛進行裝修,相信都是要自我提升。

三是對個性化商品要求增加,因為網上搜尋器一按就能顯示同類商品,有要求的消費者自然希望別樹一格,購買個人化商品。但即使如此,借助電子平台去接觸潛在顧客仍是必須的工具,故無論是面向大眾還是小眾市場,網上平台及科技元素均是不可或缺的。

四是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興趣和習慣進行分析成趨勢。雖然內地有關當局最近以企業透過程式掌握了太多數據為由,將網上叫車平台滴滴出行應用程式下架,但對透過網上活動收集瀏覽者消費習慣進行分析的零售行業是不會有影響的,因為對傳統零售行業以數碼化進行創新升級,是行業賴以繼續生產的必然趨勢,只有按使用者需求,迅速收集資訊,對產品和生產工藝進行分析、規劃和重組,進而快速生產出達到使用者要求的產品,才能佔領市場。

電子消費券有催化作用

五是對電子貨幣的接受程度上升。網購推出時,不少消費者對網上支付的安全性和運作有所保留,但現時消費者基本上完全接受。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券,也表明是電子貨幣的一次試驗,商界也紛紛支持,藉着鼓勵市民接種疫苗和配合電子消費券而推出電子優惠券等,既有獨立推出,也有掛在電子支付平台的,此舉不但節省行政開支和辨認程序,而且有短時間就能推出的優勢,反映電子支付愈來愈受認同;加上疫下「零接觸」的衞生考慮,電子支付是有其價值。

未來,生活各方面都數碼化是必然趨勢,智能化生活、智能化零售均是大勢所趨,大家必須與時並進。

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理事長 黃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