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還在浮現。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指,主權債務違約宗數去年升至紀錄新高,不排除今年有更多個案。分析指,新一波疫情集中在疫苗接種率偏低的亞洲地區,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新瓶頸,不僅將推高出口品價格,也替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帶來壓力。
因應疫情對經濟及政策帶來之影響,該行去年調低32個主權評級,當中大部分集中在疫情爆發初期、即去年的3月底至5月中期間;由於展開大規模降級行動,去年降級與升級的比率為16比1,遠高過2009年金融海嘯後的7比1。
由於現時宏觀經濟及國家財政情況趨穩,惠譽稱,評級下調壓力可能已見頂,但是違約個案或繼續增加,乃由於目前多達11個國家的主權評級低過「B-」。當中去年發生違約的阿根廷、厄瓜多爾、黎巴嫩、蘇里南及贊比亞的主權評級在去年初已被削至「垃圾級」中最低。而蘇里南因為未能償付債務重新安排的4,980萬美元,其主權評級更在3個月內兩度降至「RD」, 即債券已非「垃圾級」,而是進入「有限度違約」。
隨着新興市場主權國家對外借款增加,該行指,規模較小且評級較低的市場最容易受到美國債息上升的影響,可能導致違約發生。
財政及信用狀況較良好的發達國家自然沒有違約,惟亞洲有地區爆發新一波疫情,迫使當地政府維持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及旅行禁令,擾亂全球製造業供應鏈。
分析指,全球交通最繁忙之一的深圳鹽田國際貨櫃碼頭,近月爆發疫情令港口交通運作受阻,對國際航運業帶來壓力。而台灣最大晶片測試及封裝公司之一京元電子,有200多名員工染疫,以至該公司全部員工需進行病毒檢測,加劇晶片短缺問題。
馬來西亞亦有晶片廠受拖累被迫暫時關閉,業界料將令當地半導體產量降15至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