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戰 台積電擬日設廠 英特爾謀擸設計

現在發達地區紛紛希望提高本土半導體生產去保障戰略物資供應,市傳世界最大晶片代工廠台積電繼斥巨資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建廠後,目前還考慮日本政府的提議,興建該公司在日本的首家晶片廠。

日媒報道,這家晶片巨頭正評估在九州西部熊本縣設立一座12吋晶圓廠,產能可在16和28納米等不同製程之間切換,而選址可能就近索尼(Sony)的熊本工廠,獨資建設並自行經營,以滿足索尼對影像感應器、車用微控制器等晶片與日俱增的需求。事實上,市場流傳台積電早前之所以決定在做開12納米製程的南京廠添設28納米製程,跟公司一貫唱淡該製程前景大相逕庭,原因就是索尼突然決定讓其影像信號感應器採用28納米製程。

台灣缺水或礙先進製程

台積電堅持把晶片產能留在台灣,若撇開政治考慮,就是因為台灣成本較低,這也是公司去年決定赴美國設廠前,一直向市場傳遞的訊息。不過,外媒分析指出,水源可能會限制台灣在先進製程的發展,因氣候危機影響相當巨大,近期台灣出現的缺水問題,未來恐會愈發頻繁,隨着半導體技術愈益複雜,廠商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更多水。

另邊廂,市傳誓要重振在晶片生產領域王者地位的英特爾(Intel),準備收購美國晶片設計初創企業SiFive,出價逾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總部設於加州的SiFive使用毋須繳付專利費的開源指令集和架構來設計晶片,可帶來成本優勢。據報,自英偉達(Nvidia)鯨吞掌握多個指令集專利的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後,向SiFive「提親」者紛至沓來。

英特爾也像台積電準備大舉擴充晶片產能,可是其設計的晶片產品近年銷情備受挑戰,因此亟需擺脫設計和生產「兩頭唔到岸」的困局,比台積電還多了一條「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