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內地一些新經濟企業、消費品廠商和地產發展商成績輝煌,造就內地超級富豪身家水漲船高。外媒引述統計指,自2016年以來,中國內地首10大富豪身家總和增加了2,740億美元,至4,250億美元(逾3.31萬億港元),同期香港10大首富的財富收入增長呆滯,雖亦增加了約一倍,但只上升到2,180億美元(約1.7萬億港元),僅及內地富豪的一半。
香港富豪的家族辦公室雖然亦有投資於高增長行業來為財富增值,但他們的上市公司卻增長緩慢。報道更謂,昔日在房地產、港口、基礎設施、電訊等領域建起商業帝國的香港富豪,從這些年身家發生的變化,說明已是「英雄白頭」,就連生意也被投資者逐漸認為陳舊老土。
內地富豪新貴很多來自科技行業,就如騰訊控股(00700)主席馬化騰、創立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的張一鳴,其風頭卻依然不及憑着知名樽裝水品牌農夫山泉(09633)的老闆鍾睒睒,其身家高達690億美元(約5,382億港元),冠絕神州大地,更是香港首富身家的兩倍。
其中,香港由5個富豪家族所持有的地產公司,股價長期較資產淨值平均折讓達40%,甚至更大,包括新世界發展(00017)、恒基地產(00012)、新鴻基地產(00016)、九龍倉(00004)。
過往香港富豪的致富方程式是靠港英時代以來的高地價政策,規限了只有少數富豪能夠參與土地拍賣,也最終將香港地產推至全球最貴,富豪亦靠這些資產增長去開拓公用事業、零售、海港、基建等涉及基本民生的業務。
然而,這個方程式難以在內地複製,原因是內地房地產市場大,資本需求和監管門檻高,同業競爭激烈。反觀香港富豪寧守業,也不願在新業務上作更大擴張。
有本地資產管理公司負責人分析,投資者的着眼點在於公司增長,多於其資產價值,而香港這些大型企業的主業則顯得增長乏力。反觀內地科技行業的增長,尤其在疫情發生之後更顯吸引。
內地富豪不少依靠科技致富,旗下公司藉科技提供一系列的消費者服務來創造財富,在內地規模14.3萬億美元(約111.54萬億港元)的市場中獲利。事實上,內地正快速從疫情中恢復,去年內地更是主要經濟體之中,唯一一個錄得正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2.3%,相反香港GDP卻在同期收縮6.1%。有意見認為,香港富豪若要「翻身」,應該「楔高枕頭」想一想如何在新興產業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