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季賺77億 仍存憂

離奇被美國前朝政府制裁的小米集團(01810)周三開市前先行「報喜」,指正式獲當地法院洗脫涉軍指控,收市後又公布截至3月底止季度錄得純利77.9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急增2.6倍。不過,基金公司「一哥」貝萊德警告,中美科技很有機會加快脫鈎,市場忽略了相關風險。

小米刊發公告,指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頒發最終判決,解除美國國防部對於小米「中國軍方公司」的認定,正式撤銷美國投資者購買或持有該公司證券的全部限制。消息刺激小米股價周三曾升2.7%,收市升幅收窄至1.44%,報28.15港元。

收入768億創單季新高

業績公告則顯示,該公司首季收入創單季歷史新高,錄768.82億元,按年增長54.68%:撇除股份薪酬及投資公允值變動等項目的經調整淨利潤,亦按年大增1.63倍至60.69億元。

市場普遍視小米是華為被美國斷供晶片一大贏家,況且去年首季疫情拖低基數,令小米上季智能手機業務「交到功課」,收入按年增69.79%至514.91億元,收入佔比達67%。

該公司首季手機銷量4,940萬部,按年增約69%,平均售價(ASP)按年增0.39%至每部1,042.1元。供應短缺使促銷活動減少及產品組合升級,該業務毛利率按年升4.8個百分點至12.9%。

總裁王翔相信,晶片短缺屬周期性狀況,每3至4年便會出現一次,只是今次較嚴重,預期今年內根本性改變短缺的機會不大,惟小米現有原材料資源仍能使業務維持良好增長,並維持全年銷售預測不變。他又指,集團在晶片研發方面會持續投資。

料缺芯無礙造車計劃

至於小米「造車」進展,王氏表示,汽車研發或需時3年,不相信晶片短缺問題會持續3年,故不會影響造車計劃。項目現仍處早期階段,集團會首先建立團隊,對市場深入研究,直到規劃好產品才會生產。他強調,現時加入電動車行業為時未晚,「肯定來得及」,因市場滲透率仍處低水平。

另上季小米錄得物聯網(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按年增40.5%至182.43億元,毛利率按年提高1.1個百分點至14.5%,主因部分毛利率較高的IoT產品的收入佔比增高。智能電視及手提電腦的收入從去年首季疫情中恢復,錄21.7%增長。王氏提及,小米電視的新型號因核心部件成本上漲而調升售價,但強調一旦成本回落,就會將產品調整至正常價格。

受惠廣告業務收入再創單季新高,互聯網服務收入65.7億元,按年增長11.35%,連同金融科技業務毛利率提高,該分部的毛利率亦大幅提升15.3個百分點至72.4%。就印度疫情持續惡化,王翔指,當地市場面臨非常大的挑戰,物流運輸出現困難,集團會密切關注有關變化。

正當小米擺脫美國制裁,貝萊德警告,目前市場過於關注通脹和經濟復甦指標,或忽略地緣政治風險。今年以來,反映投資者對地緣政治風險關注的指標已降至過去4年以來最低點,持續徘徊在負值區域,即市場觀感與前朝政府統治期間不同,風險一旦爆發,將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

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中美科技戰,世界兩大經濟體在關鍵技術上的分離或「脫鈎」的範圍和規模將擴大。現任美國總統拜登上場後,於關鍵技術領域延續前任政府對中國的強硬姿態,期間中國也將技術自主化列為首要任務,跟美國一同對有關產業進行更多的投資,供應鏈回流本土的步伐將明顯加快,推高生產成本。第四大風險乃台灣問題令中美關係更加緊張,中長線風險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