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叫停螞蟻集團上市以來,內地不斷加強打壓科技巨企的力度,全力整肅,目的就是針對這些大得不能倒的電商平台,以不公平的競爭手段,藉科企身份利用跨產業的監管灰色地帶鑽空子,將影響力無限延伸至經濟、民生、股市等每個角落,造成壟斷式經營及系統性隱患等問題。可以預期,內地這場監管風暴遠未到盡頭,只會愈演愈烈,產業會徹底洗牌,短期整個中資新經濟板塊估值壓力難消,港股失去這股增長動力,難逃陰乾格局!
一場世紀疫情,令全球經濟出現一個現象,就是新經濟產業快速起飛,蓬勃發展,而傳統產業則受累於防疫鎖國,經濟大停擺,至今未脫衰退之境。在家工作、娛樂消閒等需求大增,「宅經濟」規模壯大,讓大型科企如魚得水,影響力從一般電子商貿活動,延伸至消費、教育、金融等領域。
利用大數據和演算法,這些電商平台在價格上對消費者作出差別對待,並要求商販絕對「忠誠」,已去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壓競爭對手,不公平對待消費者的地步。若再發展下去,這些科企規模持續膨脹,支配各重點產業,富可敵國,即使罰款,也起不了太大的阻嚇作用,壟斷情況已引起各地政府的關注。內地在這方面可謂最早動真格,亦最不遺餘力,反觀歐美政府,至今在反壟斷上,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回說內地這場反壟斷風暴,自螞蟻集團上市計劃觸礁,至今已有多家科企被調查反壟斷行為或被判罰。之不過,今次這些巨企顯然並非光花錢就能消災!近日更傳出有企業終止將其國際數據儲存在阿里雲,內地政府機構及國企亦紛拒阿里雲於門外,顯見官方整肅巨企的決心之大。所謂「富不與官鬥」,阿里的下場,相信離不開壟斷優勢一去不復返,經營規模持續收縮,盈利前景大打折扣,股東減持求去,股價持續尋底自是必然結果。
回看阿里在2019年11月來港第二上市,曾掀起中概股熱潮,萬料不到不足一年便光芒盡失,更陷入「萬劫不復」之困境。可投資者別以為只是個別事件,必須認清接下來的是國有經濟成為發展主體,以迎接美國的嚴峻挑戰,保障經濟穩定和金融系統安全成為國策的重中之重。大得不能倒的科技巨企,將成為被拆骨閹割,還富於民的對象。如是者,產業龍頭將改朝換代,意味投資主題及思維不可同日而語了。明乎此,對於中短期港股表現,實不宜再作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