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估市:亞股抗跌力遠勝新興市場

投資市場原本擔心美國加息周期快來臨,結果近日出現反高潮。

美國4月非農業職位數據大叫市場意外,就業人口僅增加26.6萬,遠不及預期的增加100萬,亦差過3月的增加91.6萬;失業率升至6.1%,較預期的5.8%為高;平均時薪則年率化增長0.3%,好過預期的跌0.4%。同時,2月份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從46.8萬人向上修訂至53.6萬人;3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從96.1萬人向下修訂至77萬人。4月非農數據遠不及預期,反映投資者對現時經濟狀況過分樂觀。

事實上,美國目前的就業職位仍然比疫情前的水平減少了820萬個,而且失業率和勞動力參與率仍低於2020年2月的水平,職場上仍有很多人因疫情關係而長期失業。投資者對早前過度樂觀的經濟及就業情況產生了懷疑,亦令利率期貨交易員削減對聯儲局加息的押注。遠遜預期的非農就業數據料使聯儲局維持超級寬鬆貨幣政策,其中包括接近於零的貨幣利率與巨額購買債券計劃等。

繼續推行貨幣寬鬆政策對投資市場的短線走勢理應是好事,惟不要太早高興,假如超級通脹真的來臨,通脹因寬鬆政策而持續向上,但美國甚至是環球經濟跟不上,便會出現滯脹,首當其衝的就是新興市場。

外儲龐大 金融體系較強

隨着美國國債收益率上揚,食品、能源、原材料價格飛升,巴西、俄羅斯和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國家今年已經被迫加息,儘管它們的經濟還沒有從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中復興過來,但加息可以應對通脹的來臨,同時能夠避免資金大規模流出。

值得留意的是,相比之下,亞洲央行的口徑與聯儲局相似,指任何價格上漲都將是適度和暫時的。不過,亞洲新興經濟體今年內暫無一加息,而根據外媒資料,預計只有巴基斯坦年內可能出手。原因是亞洲大多數國家現時擁有龐大外匯儲備、較強的金融體系及擁有世界製造業引擎地位。與發達國家一樣,它們的股市也在疫情期間上漲,其他新興市場股市則下跌。

在眼下疫情最嚴重的印度,當地央行行長提到了外匯儲備緩衝力量,而該國外匯儲備自2000年以來已增長了9倍以上,印尼和泰國外匯儲備在此期間亦分別增長了4倍和6倍,並且保持在紀錄高位附近,中國內地及香港更有毋庸置疑的儲備實力。

因此,在此情況下,亞洲地區的系統性風險遠低於其他新興市場,而散戶所憂慮美國加息將影響港股及A股的理論亦不存在。投資者要深思的,並不是兩地股市發生股災的可能,而是估值大幅落後的原因。(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宏滙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策略總監 林嘉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