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鋼鐵和鋁等均是生產汽車的必要原料,隨着金屬價格持續攀升,令本已受缺芯困擾的車廠面臨更大壓力,作為「消費之首」的汽車價格勢升,加劇整體通脹問題。
摩根大通指,汽車原材料於截至3月底止一年已大漲83%,這些原材料一般佔汽車生產成本約10%,意味一輛售價4萬美元的汽車,可能需要加價8.3%或逾3,000美元,以抵銷原材料價格上漲。
事實上,車廠通常難以將成本上升轉嫁消費者,惟當前整體需求急升、許多有購買力的消費者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全球缺芯令生產受限,為廠商提供了加價空間。在美國,鑑於汽車供應不足,更迫使租車公司需要轉而在拍賣中購二手車,而不是買新車。
再者,正值汽車業推動能源轉型以迎合更高的排放標準,銅價上漲加重成本壓力,因資料顯示,電動車的銅使用量較傳統汽車多近3.5倍。
成本急漲亦可能促使車廠為電動車電池尋求替代原材料。現時大部分電動車電池混合使用鋰、鈷和鎳,而這些原料價格過去12個月最少漲47%。包括福特和寶馬本月較早前向電池初創公司Solid Power投資1.3億美元,這家初創公司正研發不需要上述金屬的電池,有望令電池成本大縮九成。
寶馬財務總監Nicolas Peter預期,商品價格上漲或為全年帶來最多10億歐元打擊,特別是銠、鋼鐵和鈀金未來數月前景特別令人憂慮。長遠而言,寶馬致力減少受到主要原材料漲價的影響,冀自2025年起,可生產以新技術製造的汽車,其原材料如鋼鐵、鋁和塑膠可循環使用,用於製造新車。
由快意佳士拿和標緻雪鐵龍合併而來的車廠Stellantis則表示,有需要取回部分上升的成本,而當前市場環境正面。摩根士丹利亦稱,當前消費者幾乎是排着隊等候新車付運,沒有比這個更佳的轉嫁成本時機了,因汽車市場現在是賣家「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