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億人「重度饑荒」 5年最多

糧食價格愈升愈有,尤其大豆、小麥、玉米屢創逾8年新高,除了引發通脹問題外,更恐演變成全球大型糧食危機。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和歐盟共同發布的《2021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全球面臨「重度糧食不安全」的人數在去年達到過去5年的最高水平。在糧食危機背後,由疫情衍生的經濟問題已成為饑荒的一大推手。

報告指出,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有至少1.55億人,陷入危機級別或更為嚴重的「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按年增加約2,000萬人,其中,位處非洲的布基納法索、南蘇丹和也門約有13.3萬人面臨最嚴重的災難級別糧食不安全狀況,自2017年報告首次發布以來,重度糧食不安全問題一直加劇。所謂重度糧食不安全,是指無法攝取足夠食物而面臨生命直接危險。報告指出,去年由疫情等造成的經濟衝擊,已取代極端天氣事件,成為糧食不安全的第二大成因。

諷刺的是,全球最大糧食淨出口國巴西,竟現饑荒危機。疫情重創該國經濟,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縮4.1%,至今未擺脫困局。據巴西食品安全與營養協會的調查,去年當地有1,900萬人處於「飢餓狀態」,半數人無法保證家中有充足食物,經濟疲弱、失業惡化與物價上漲乃主因。

糧價高企 民眾難負擔

這種現象背後,印證了在較發達的經濟體當中,糧食危機更多是由於經濟不振、通脹問題所致。同為糧食出口國、僅次於巴西的南美第二大經濟體阿根廷,今年初亦曾宣布禁止國內玉米出口,以穩定物價。

阿根廷經濟自2018年起已連續3年萎縮,於疫情期間更是水深火熱。作為全球第三大的玉米出口國,阿根廷國內糧食供應按道理是相當充足,禁止出口只是由於食品物價高漲,導致民眾難以負擔,也證明了饑荒絕非單純反映「缺糧」,而是與全球經濟環境變化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