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晶片代工商台積電召開臨時董事會會議通過一項28.87億美元(約225.18億港元)的資本開支預算,接近其今年資本開支預算10%,以添置成熟製程產能。儘管公告沒有更多詳情,但台媒指出,台積電將會在對岸南京廠房設置28納米製程的生產線,預計每月產能達4萬片晶圓。
南京廠被指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前的最後重大部署,或多或少出於迎合內地想晶片就地生產,現主攻12及16納米製程,月產能兩萬片12吋晶圓,跟中芯國際(00981)迄今已量產最先進製程14納米屬同一代,因此在台積電將先進的定義修訂為7納米或以下前,它才是內地最大先進製程廠商,而南京廠的威水史是開始量產不到一年便回本。
台積電預計,南京廠新增28納米製程產能明年下半年就能開始量產,翌年中完成整項擴產計劃,務求以最快速度提供急需該製程工藝的全球客戶,包括車用晶片,跟總裁魏哲家去年初毫不猶豫看淡該製程前景可謂南轅北轍。
至於選擇在南京擴產廠的原因,是台灣各廠區的無塵室空間皆告爆滿,並非擔心台灣水源和電力不足。
業界指出,現時晶圓代工產能以12吋的28納米製程最為緊張。中芯的28納米製程廠房設於北京,該廠雖然號稱去年次季月產能為11.7萬片12吋晶圓,但業務範圍是「24至65納米」,因此台積電今次想在南京設置的28納米製程產能,說不定與中芯相差無幾。
事實上,中芯去年也宣布與北京當地政府開發主打28納米或以上成熟製程的晶片廠,首期月產能就有約10萬片12吋晶圓。要是中芯連成熟製程的設備進口也受阻,就恐怕要眼白白坐視生意流向台積電。當然,台積電南京廠的產品出口海外,理應算作內地的出口,或有助內地縮減晶片貿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