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企業債務危機蔓延

內地企業債務危機惡化,由內地財政部擔任大股東、最大壞帳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華融(02799)驚傳破產引發市場連日恐慌式拋售。雖然有大行估計中央最終會出手打救,但華融的債務問題已殃及池魚,亞洲美元債陷入疫情爆發以來最長跌浪,市傳就連騰訊控股(00700)的美元債發行計劃也被迫延遲。

華融發行的境內、外債價連跌多日,周三再創歷史新低,其中公司一筆4.5厘的永續美元債券下跌9.7分至61.2美分。另一筆發行規模30億元人民幣、年息3.14厘的投資級別(IG)境內公司債「20華融G1」(163373.SH),每100元(人民幣‧下同)面值債價昨瀉至86.48元,收益率更攀至11.1624厘,乃一般內房企發行高收益債的息率水平。

國企經營不善 政府拒埋單

市傳周三發行40億美元債的騰訊也無辜受牽連,據外媒指,騰訊正監測市場情況,至今仍未有發債時間表,換言之,原於昨日向市場投資者推介該筆債券的計劃已暫緩,惟騰訊擬將全球中期票據發行規模增至300億美元。此外,受華融債價急挫影響,反映中國投資級別美元債券的巴克萊指數息差,於周二錄得去年3月來最大升幅。

由於財政部為華融大股東,外界關注內地政府對國資背景企業的債務最新取態,事關去年底接連有紫光集團、河南永煤煤電、華晨集團等多家地方國企爆出債務違約,甚至破產重整,而當局更未有如過去般為信用狀況差又經營不善的企業「埋單」。

不過,近日兩大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及惠譽已出手將華融的評級,列入降級及負面觀察名單。惠譽數據更顯示,去年國企境內債券違約金額高達795億元,規模創紀錄新高之餘,佔整體境內債券違約規模比例更從2019年的8.5%,激增至57%。這比例於今年首季,更進一步攀至72%。

大摩:未必如外界預期嚴重

惟投行摩根士丹利卻向市場大派「定心丸」,指華融屬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相信內地政府仍會為其提供支持。該行又引述報道指,華融計劃拆售非核心及虧損業務,若交易達成,將可避過債務重組及政府注資,故不預期華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另有外媒指,財政部正考慮將手持股權,轉讓予在處置債務風險上更有經驗、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旗下的中央匯金。

大摩引述華融去年中期報告推算,其短期財務負擔達6,250億元,但是華融有約2,000億元相對流動資產,加上當局仍為華融提供穩定融資基礎,相信華融足以應付緊急流動資本需求。而華融非不良金融資產面值達6,200億至1.2萬億元,短期債務危機未必如外界預期般嚴重。

值得留意是,該行已把華融債券的定價水平由投資級別債券,轉向高收益債或不良債務投資(distressed investment),意味華融旗下債券的市場需求將需時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