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Campus:美股迭破頂 點跟炒至醒?

美股繼續成為環球主要股市的領頭羊,道指和標普500指數近日齊創歷史新高,相比之下,港股走勢則略顯失色。再者,早前港府更突然宣布擬調高股票印花稅稅率,令港股吸引力大減,不少投資者或有意轉投其他市場。事實上,近年轉投美股懷抱的投資者不乏20至30歲的年輕世代,若不想被人取笑落伍,現在就要學定美股炒技傍身!

入門篇:電子渠道佣金低 一股有交易

美股交易時段有夏令時和冬令時之分,現時美股買賣由香港晚上9時30分開始,交易至翌日凌晨4時。當踏入冬令,開市和收市延遲一小時,即香港晚上10時30分開市,翌日凌晨5時收市。

買賣前需先開設美股投資戶口,並用美元交易,現僅部分銀行和證券行,如滙豐、花旗、耀才、致富、SoFi HK及富途設美股買賣服務,且佣金收費不一。

非美國人需繳30%股息稅

不涉及人手的電子渠道交易佣金收費較低,舉例滙豐就每單首1,000股美股交易劃一收取18美元,耀才按每股收取0.008美元或最低1.88美元(以較高者計),證券交易程式SoFi HK更不收任何買賣佣金。當然,除收費外,金融機構的品牌、實力、服務及系統質素等方面亦不可忽視,投資者可按個人需要來選取投資平台。

除經紀佣金外,買賣美股還包括繳交予美國方面的費用,如每股0.003美元(最低0.01美元)交收費、成交金額0.00051%(最低0.01美元)美國證監會費用,以及每股0.000119美元(最低0.01美元)交易活動費。美國證交會(SEC)費用及交易活動費是沽出股票時才繳交,買入時不用。由此可見,美股交易使費遠低於港股,當港股及後正式調高股票印花稅稅率,兩地交易費用差距將擴大。

惟要留意的是,非美國人買賣美股而賺取股息,需繳交30%股息稅,亦即100美元股息只餘70美元,看似少了一大截。然而,資深美股投資專家、惠峰國際發展董事張玉峰認為,大家不應為此抗拒投資美股,因不少美企寧願減少派息,加大股份回購力度,藉以推升股價,令股東受惠。因此,投資者更應着眼於股價上升潛力。

有別於港股,美股交易不設每手股數限制,最少可買賣一股,令入場門檻大幅降低。如不少股價在100至200美元的美股和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入場費也只是780至1,560港元,相當「親民」。

「碎股」交易門檻僅10美元

隨着美股牛市持續,美國周一網購巨企亞馬遜(美股:AMZN)的股價已升至3,379美元,即要約2.63萬港元才可買入一股。儘管如此,小本投資者未必望門興嘆。因SoFi HK推出美股零碎股票交易服務,可以用最低10美元(約78港元)買入包括亞馬遜、蘋果公司(美股:AAPL)、Facebook(美股:FB)在內的40隻指定美股,未來將計劃增加更多選擇。

跨境買賣未必受到保障

投資者保障方面,透過香港券商或銀行進行的美股買賣,不受香港的投資者賠償基金保障,亦未必受美國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公司(SIPC)保障,若相關金融機構倒閉,投資者或錄損失。

不過,以致富為例,現時提供多於一款環球股票帳戶供客戶自由選擇,其中一款戶口買賣佣金收費雖較高,但資產受SIPC保護,提供最高50萬美元(約390萬港元)索賠,其中包括25萬美元現金索賠。這款帳戶內的所有美股交易指示,均由具備SIPC成員資格的美國證券經紀商負責執行,另資產會寄存於具備SIPC成員資格並具託管功能的美國證券經紀商的綜合帳戶內。

策略篇:後市勢續上 銀行晶片股看俏

年初至今,美股3大指數均跑贏香港的恒生指數。其中,道指和標指雙雙錄得約一成升幅,兼且創出新紀錄,至於作為科技股表現重要指標的納指亦上升9%。

資深美股投資專家、惠峰國際發展董事張玉峰預期,美股牛市尚未完結,後市仍然有上升的空間,因隨着疫苗廣泛接種,全球經濟將會逐步復甦,而美國大型企業的業務不限於美國本土,亦可以跟隨環球復甦受惠。

他又認為,近期新興科技公司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在美國上市掀起熱潮,不僅加快了公司的融資速度,亦令投資氣氛更熾熱,有利大市繼續向上。

散戶多短炒 加劇波動性

此外,他預料美股今年會是波動相對大的一年,因為疫情下令投資者數目上升。當愈來愈多不成熟的散戶參與短炒股票,只靠聽消息或簡單看股價走勢便作出買賣決定,一旦遇上跌市,便難以保持冷靜,並且會作出恐慌性拋售,加劇股市的波動性。

SoFi高級副總裁(國際)Mathias Helleu表示,雖然過往多年透過該公司平台投資美股和港股市場的投資者比例各佔一半,但在去年的大部分時間,投資美股市場的比例已經上升至80%,而買賣港股的比例則下降至20%。

Helleu續指,20至30歲的年輕一族為該行的主要客戶群,而他們較其他年齡層更着重於交易平台是否簡單易用和物超所值,在投資層面上亦比較善於互相溝通和幫忙。因此,他們相對接受社交交易(Social Trading),透過與其他投資者互相分享來進行投資部署。在選股方面,他們傾向投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品牌,例如蘋果公司(美股:AAPL)。

做足功課 擴組合降風險

事實上,投資沒有捷徑。Helleu認為,關鍵是買股票前做足功課,不要完全依賴投資經紀的意見,並應擴闊投資組合,以減低風險。此外,投資者主動買股的同時,可考慮把部分資金配置在由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組成的智能投資上。

另方面,若然股份投資門檻太高,便難以透過投資組合多樣化來分散投資風險。因此,該行的零碎股票交易,可以讓投資者更準確地控制希望購買股票的金額,而且不用因資本條件而改變或限制買賣策略。

投資主題而言,張氏短期看好有機會獲放寬派息和股票回購限制的銀行股,以及受惠全球缺「芯」的晶片製造商。高盛(美股:GS)、摩根士丹利(美股:MS)、台積電(美股:TSM),以及AMD(美股:AMD)等股份均看高一線。

揀新經濟股睇行業潛力

至於從長線來看,張氏對一些新興科技的行業,如人工智能(AI)、雲端、充電樁公司的發展前景樂觀。雖然該類股份的估值普遍較高,惟他認為,再用傳統估值方法去揀選新經濟股開始落伍,投資者更應該關注企業所在行業的發展潛力,以及管理層的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