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後,史無前例的救市行動引來資金氾濫、超低利率,甚至整體股市及新股牛氣沖天,亞洲資本市場今年首季首次公開招股(IPO)總集資額趁勢衝上493億美元(約3,845億港元),按年勁飆154%,並創歷來首季規模新高。惟分析警告,亞洲IPO市場包括A股在內面臨嚴峻挑戰,隨着中美當局的監管趨嚴,未來數個月IPO需求可能降溫,或多或少預示股市熱情也會冷卻。
據外媒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首季全球IPO規模達2,150億美元,同樣締造歷來同期紀錄。以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的報告指出,今年截至3月24日為止,美國及中港市場繼續引領全球IPO市場,籌資總額達614億美元,佔全球新股集資總額逾63%。畢馬威中國資本市場主管合夥人劉國賢認為,若市場維持低利率、高流動性及投資氣氛暢旺的趨勢,預計今年全球IPO活動將蓬勃增長。
然而,亞洲IPO前景正轉趨黯淡,因全球資金開始輪動,從原本主宰市場的高價科技股,明顯轉向其他板塊。外媒引述高盛集團亞洲(日本以外)股票資本市場部門聯合負責人William Smiley透露,旗下IPO業務雖未受到近期板塊輪動的顯著衝擊,但估計投機性質的IPO或會漸少,反映亞洲投行亦已為新一季區內IPO活動放緩作出準備。
事實上,第二季亞洲新股市場的開局步伐,不但取決於疫情何時結束所牽涉到的各國應對政策,亦與監管收緊有關。分析認為,亞洲區內IPO多數由中資企業主導,而科企正在內地面臨反壟斷監管趨嚴的壓力,同時也成為中美緊張關係的焦點;美國證交會(SEC)上月宣布執行《外國控股公司責任法》,要求外國公司須符合美國的統一審計標準,此舉被外界視為針對中國企業的監管行動。
值得留意的是,近期不少企業取消或暫停在內地發行A股,已引起投資者對A股新股熱進一步退潮的憂慮。惟劉國賢提到,由於數碼化經濟和高端製造業在內地急速發展,來自資訊科技、電訊業及工業市場的公司上市勢頭將會持續,而醫療保健及生命科學有望成為A股IPO市場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據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羅兵咸永道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首季A股IPO數量仍達100家,按年增加96%。儘管上季IPO數量大增,但融資規模下降,季內IPO融資額為761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的786億元下跌。惟該機構仍相信,A股IPO融資額或將再創近10年新高,規模介乎4,500億至4,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