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企自強謀變 抗擊美科技戰

內地科技巨企小米集團(01810)正式進軍智能電動車業務,並於昨晚的發布會上推出自研手機晶片,大有配合「內循環」國策自給自足之意。面對目前全球晶片荒惡化,中國能為迎接美國科技戰「買時間」,並已透過政治影響力推倒美資收購半導體設備。

該公司最新推出的自研晶片名為「澎湃C1」,乃集團首款圖像信號處理晶片,擔當手機影像的「大腦」,提升自動對焦、白平衡及自動曝光的性能。然而,它與系統晶片獨立,不像華為的「麒麟」或蘋果公司(Apple Inc.)的「A14」連中央處理器等圖像以外功能都集於一身。

億咖通夥英企推新晶片

無獨有偶,內地另一汽車智能化科技公司億咖通科技指,將透過與英國晶片設計商安謀中國(Arm China)的合資公司芯擎科技(Siengine),提供7納米晶片產品,由台積電代工製造,目標明年底或2023年初開始提供新的晶片產品。

事實上,中國面對科技戰絕不退讓。美國頂級晶片製造設備供應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昨日宣布,以35億美元(約273億港元)向私募基金KKR收購日本半導體設備商Kokusai Electric的交易案正式告吹,主因是中國監管當局未及時批准。

分析認為,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限制使用美國晶片製造工具,中國或擔心上述收購會對其晶片發展不利,因中國半導體設備商才剛起步,中微公司(688012.SH)及北方華創(002371.SZ)等在全球市佔仍非常小。據悉,中國監管機構拖延相關審批近9個月,導致交易截止日期延長3次。

《世界是平的》作者佛里曼認為,中國敢於強硬回應美國,全因美國已放棄過去的成功秘訣,就是勇於創新!「中國製造2025」無疑是向美國發出挑戰信,並已着力人工智能、電動車、5G、機械人、智能農業等;相比之下,美國受困民主制度而原地踏步,甚至空轉。

蘇彝士運河貨輪擱淺事件也為中國在晶片研發上「買時間」。德國保險商安聯警告,今次塞船將重塑全球貨櫃供應鏈,影響將在接下來幾個月明顯浮現,甚至會加劇全球「缺芯」,因這些貨船裝運的貨物包括對汽車產業很重要的晶片。

惠而浦:缺芯累供不應求

此外,連家電廠也「缺芯」。著名電器品牌惠而浦透露,隨着晶片廠在3月的交貨量較該公司訂單大減約10%,產品產量難以滿足需求,坦言正面臨「完美風暴」。中國家電品牌老版(Robam)也因微控制器不足,須押後發布高階抽油煙機4個月,其市場總監葉丹芃指,大多數產品已針對智能居家需求而進行優化,故需要大量晶片。與小米有關的家電廠追覓(Dreame)亦因微處理器和快閃記憶體短缺而削減銷售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