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息環境已不是新鮮事,現時的獨特之處在於政府債券孳息率仍低企,雖然近月美國債券孳息率上升,但仍較高位相距甚遠。決策者已透過擴大購買資產計劃,務求將長期債券孳息率壓低。在許多市場中,不僅短期利率處於「零」的水平,債券孳息率亦是如此。我們預期今年下半年經濟活動將顯著回暖,利率隨之上升的可能性則不大。
隨着各國經濟重啟,物價將面臨上升壓力,相對跑出的商品已開始出現瓶頸。然而,由於各經濟體在開始復甦時,都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特別是就業市場),相信這只屬過渡性的影響。除非工資增長進一步為物價帶來成本壓力,否則,物價短暫向上亦不會讓通脹持續加速。不過,在環球各地失業率遠高於估計均衡水平的情況下,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
雖然失業率與工資之間的關係近幾年已沒那麼明顯,但由於工人需要爭奪職位,意味着工資仍將在較長時間內面臨通縮壓力。
據我們預測,美國的產出缺口直至明年中之前仍將持續,而英國及歐元區的產出缺口則將維持至明年底。因此,通脹壓力在今年下半年各經濟體重啟時短暫回升過後,便可能在明年底前消退。
各國現時已處於低通脹環境當中,因此上述前景並不會讓決策者陷入困境。各央行亦已意識到以往的政策屬過分緊縮,而且具通縮作用,因此無法實現通脹目標。聯儲局決定將周期內通脹目標調整至平均2%的水平,便是上述第二點的最佳佐證。
隨着經濟步向復甦,我們預期聯儲局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低息及寬鬆政策,從而實現新的通脹目標。此舉亦使聯儲局有較大機會實現其最高就業目標,讓更廣泛的家庭和社群能夠從經濟增長中受惠。
我們雖然不排除未來一段時期內通脹可能會升溫,但整體而言,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前便已在環球經濟形成的反通脹趨勢,料將會再度增強。其中一個原因是環球經濟的債務水平高企。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已發展經濟體的政府債務已升至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從未出現過的水平。
有人認為債務高企是通脹升溫的先決條件,並思疑當局將試圖透過通脹令債務貶值,而日本的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其他經濟體與日本存在差異,意味着它們不需要同樣走向通縮。然而,美國及英國的債務均高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而且兩國均面臨龐大的醫療債務,相信它們在未來的財政空間將較為有限。
在此環境下,各央行維持低息的壓力仍大。除了要維持整體刺激政策外,亦要確保高債務得以持續。隨着經濟復甦,各國需要刺激通脹,亦需提高預算赤字和債務水平,意味着央行將繼續維持寬鬆政策。
雖然現時的情況可謂前所未見,但在環球經濟擺脫疫情的影響之後,低息環境似乎仍將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對於金融市場而言,這種前景將會加劇投資者追逐收益的趨勢,隨着投資者在「零息」環境下追逐回報,市場亦難逃出現波動和泡沫的命運。
施羅德投資管理(香港)首席經濟師及策略師 Keith W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