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來到大年初四,不少打工仔需收拾心情準備「開工大吉」。在疫情肆虐下,「保住飯碗」成為最迫切的事,薪酬更是望天打卦,一切在乎經濟何時復甦,但願牛年能實現牛氣沖天,來個V形反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聯合國在上月均發表了今年全球經濟前景展望報告。當中,IMF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5.5%,料美國、歐元區、英國,以及中國的今年經濟增長分別為5.1%、4.2%、4.5%和8.1%,惟提醒預測易受新冠肺炎疫情變化影響,且全球債務水平已創下歷史新高,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經濟下滑的風險。
聯合國表示,各國去年及時實施財政政策應對疫情危機,避免了一場經濟大蕭條般的全球經濟災難,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復甦4.7%。值得留意的是,聯合國對歐元區和英國的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較IMF樂觀,預期可分別增長5%和6.8%;而對美國和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分別為3.4%和7.2%,相對IMF保守。
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約101.6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3%,成功在疫情下避過經濟萎縮。在疫情持續受控下,分析料今年中國經濟仍可穩步回升。另一方面,美國去年第四季GDP按季增長4%,全年計按年萎縮3.5%,收縮幅度創1946年以來最大。
疫情導致的封鎖措施繼續限制美國經濟活動,今年經濟復甦情況仍看疫苗分發速度和確診個案控制情況。在中美兩國經濟此消彼長下,有外國智庫預期中國經濟規模將於2028年超越美國。
英國方面,脫歐後除要繼續尋求與國際夥伴達成貿易協議外,當地經濟亦受新一輪封城措施的沉重打擊,特別是酒店及食品服務業的經濟活動急劇下跌。
然而,疫苗接種在英國進展迅速,施羅德投資管理預期,當大部分英國國內限制措施於今年下半年解除後,英國經濟將全速步入復甦階段。
相對上,歐洲在疫苗接種上起步遲緩,加上新疫情防控措施,加劇市場對歐洲經濟前景的憂慮,愈來愈多分析預期當地經濟今季或未能回復增長,經濟恐陷入雙底衰退。
東南亞的人口密度較高,醫療體系發展相對落後,同樣較受疫情影響。宏利投資管理指,在低基數下今年區內經濟有望強勁反彈,但復甦步伐是循序漸進,且步履不一。其中,東盟國家可持續加大力度吸引外國直接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