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視野:風險資產投資難再如魚得水

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嚴重脫鈎將會引發甚麼狀況?是投資者部署2021年投資策略時的關鍵問題之一,亦是全球經濟與決策官員的重要課題。

環球經歷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原本已非常明顯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美股各大指數於2020年3月23日觸底回升,更在疫苗出爐前已創新高;加上各國央行超寬鬆貨幣政策,也使債券息率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形勢仍不確定,尤其是歐洲爆發新一輪疫情,或使經濟再次陷入衰退。美國復甦亦可能受挫,從而限制東亞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動能。若這種形勢持續時間愈長,將為長期經濟增長留下愈深的創傷。

主要國家經濟展望不確定,但金融市場深信各大央行可以確保金融資產不受影響,同時認為央行資金惠及新興市場。投資者最有把握的,莫過於認為各大央行資金充裕,會購入投資者所持有的各種證券,尤其是深信央行在任何價格都會照買不誤。投資者不僅早已提前布局,同時會尋找其他獲利機會。結果是流動性行情無窮無盡,完全忽視基本面,還改變市場局限,令傳統的因果關係逆轉。

今年料掀企業破產潮

根據目前資訊研判,2021年的挑戰應該不在於頭幾周,而會在較晚的時候出現。擾亂市場的因素包括:貨幣政策逆轉(可能性甚小),風險胃納過大引發市場動盪(頗有可能,但未必如此),及大量企業破產(最具可能,會逐漸浮現)。儘管投資者目前仍能憑藉充裕的流動性在市場上捕捉利潤,但到2021年稍晚時情況可能會改變。

或受制通脹預期升溫

各大央行目前嚴重扭曲市場的做法,在經濟復甦且通脹預期升溫後,就難以繼續。景氣復甦雖然受市場歡迎,但不大可能完全抵銷企業破產的衝擊及貧富差距擴大的後果。當流動性不足而計劃修正時,投資者或因為過度持有風險資產而後悔。

在這種情勢下操作,建議投資者使用與流動性行情截然不同的分析工具,例如信用與技術分析,規劃可能情況,了解投資錯誤的恢復能力。投資者還應該懂傳統智慧,包括重新思考傳統的六成資金擺股市,四成擺債券的投資組合等。

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大脫鈎持續太長時間,亦表示央行的負擔過於沉重。2021年的希望寄望於疫苗帶動經濟復甦、企業基本面改善到足以支撐其資產價格,以及貨幣與財政政策能夠重新平衡,否則將迎來冧市。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 埃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