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未被趕絕 股價飆8%

中芯國際(00981)兩周前被美國政府以中國軍事威脅為由列入實體清單,事件盡顯中美關係惡劣。不過,市場現傳中芯已獲美國發放進口成熟製程設備之許可證,以緩和全球晶片供應緊張局面,消息刺激其股價除夕再抽升8.33%,收報22.1元,以累漲85.09%結束2020年,應是公司2000年由台灣人張汝京跨越台海成立以來最波折的一年。

華府基本上已禁止中芯取得10納米或以下尖端製程的專用美國技術,中芯也承認禁令嚴重打擊其開發尖端工藝。惟業界現傳出,華府會分批向中芯發放進口成熟製程(28納米或以上)的設備許可,一次過發放4萬至5萬片晶圓產能所需的設備。

中芯至截稿為止並無回覆本報消息是否真確,惟內媒稱屬實。「北水」昨透過港股通淨買入8.69億元的中芯股份。

高通「發功」以緩和晶片荒

市傳是美國晶片大廠高通向華府「發功」,儘管高通為內地眾多智能手機廠商所提供的系統晶片是交由台積電或三星電子以中芯最尖端製程生產,但電源管理等的晶片規格不用那麼高,而高通本身是中芯僅次於華為的大客,收入貢獻達一成。

事實上,中美經貿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美媒早前指,就算是力挺美國總統特朗普、其「糾正中美貿易關係」主張的多名國會議員,也曾紛代表地方企業游說華府不要對某些中國貨加徵關稅。

高通則看好內地流動網絡的生態圈能蓬勃發展,而且即使高層們真的如之前流傳,親赴台灣找當地代工廠承接交給中芯的訂單,以目前產能不敷應用、電子產品晶片含量又只會與日俱增,這並非易事。

雖說中芯肩負國家尖端晶片自主供應的重任,但成熟製程才是「命根」,其去年第三季晶圓收入約85%來自40納米或以上製程。中資分析員指,「中芯成熟製程產能運作順暢好耐,盈利都係靠佢」。中芯去年中宣布會與北京開發區管委會合作分兩期發展聚焦28納米及以上製程的晶圓代工廠,首期目標月產能就高達10萬片12吋晶圓,即去年6月底產能近三成。

梁孟松仍擔任聯合CEO

中芯供應鏈股周四做好,為其供應晶圓、張汝京有份創辦的滬硅產業(688126.SH)漲2.69%。華虹半導體(01347)承接中芯訂單憧憬恐落空,股價除夕瀉4.34%。

值得留意的是,中芯周四收市後宣布,美籍華裔電腦科學家叢京生鑑於美國近期對公司之「關注事項」,昨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即日生效,惟與董事會無分歧。早前被傳欲離職的梁孟松仍擔任聯合首席執行官(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