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與展望:拜登打貿戰 勢以拖待變

中美兩國於2020年初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儘管非「城下之盟」但亦不遠,至今更全方位升級至金融、科技以至貨幣戰。詎料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扭轉中美角力的大局,重創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如意算盤,更重要是把美國縮減對華貿易赤字的夙願撕破。隨着美方易帥,候任總統拜登即將上台,外界對中美僵局的意見亦陷入分歧,2021年中美經濟前景兩極化之際,貿戰新格局亦即將重塑。

美國經濟陷入財政及貿易「雙赤字」已非朝夕,簡單而言就是入不敷支,包括政府財政支出比收入多,進口高於出口而出現的貿易逆差。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11月最新預算赤字為1,452.66億美元,10及11月合計4,293.37億美元,按年擴大25%,赤字規模創歷來同期新高。而美國10月貿赤也擴大至631億美元,其中對華貿赤達265億美元,反映特朗普對中國貨加徵關稅,謀求減少貿赤的做法,成效不彰。

疫情肆虐結果令美國「雙赤字」更趨嚴重,屬特朗普始料不及。中國銀行研究院報告指,2021年初美國可能陷入二次衰退,因為1月後疫情防控措施或逐漸升級,首季經濟恐再陷入衰退。即使第二季後疫情受控,但疫情已持續一年,屆時美企破產勢增,不少就業崗位亦已徹底消失,故料美國經濟不會很快恢復常態。

面對特朗普留下的殘局,分析普遍估拜登會透過「先安內、後攘外」從速救市。中行研究院續稱,拜登上台後首要難題是國內挑戰及疫情危機,料其主張積極應對疫情,謹慎開放經濟;拜登將重新回歸傳統外交政策包括多邊主義及全球主義,再加入特朗普時期退出的國際組織,着手修復與主要盟友關係。

假設拜登的經濟目標劇變,縮減貿赤的狹窄視野不再,對外亦將轉向拉攏手段,外資券商野村及瑞銀均預期,中美關係或緩和。但野村坦言,不應憧憬中美政策即時生變,因拜登需時調整多邊合作關係;亦不應期望特朗普施加的貿易壁壘驟減,因拜登已重點提出重建美國能力的國內政策,尤其是要力保關鍵行業的領導地位,即針對相關行業的貿易方式或更具保護主義。

「有商量但偏強硬」

整體上,美國對華策略或由全面施壓轉為重點擊破,關稅以外的國際貿易機制變相有更大發揮空間。拜登近期提名眾議院籌款委員會首席貿易顧問、美籍女華人戴琦為新任美國貿易代表,便可窺視對華態度可能「有商量但偏強硬」的立場。

在投資者角度,拜登經濟學對內地經濟引發的潛在影響更形重要。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該行料2021年美國刺激規模達1.5萬億美元(約11.7萬億港元),這將提振外需及內地出口,繼而帶挈內地企業及居民收入,以至內地消費與企業資本開支,但內地寬鬆政策也會更快退出。儘管短期美方不會取消或調降對中國貨加徵的關稅,但也不會對外施加新關稅。換言之,這將減少企業不確定性,有利全球貿易。

特朗普離任前不斷「埋雷」

不過,中美對壘激化勢頭仍未遏制,因特朗普趁交接期滿布地雷。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中國提醒,2021年1月20日前,特朗普可能仍會推行進一步對華限制措施,甚至造成市場波動,意味兩國關係短期內恐難出現突破性改善。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亦預言,中美緊張局勢情況可能更糟糕,對內地乃至整個地區構成重要風險,因特朗普於任期最後階段或加深中美之間裂縫,令拜登更難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