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研5改革 藍籌增至80隻

港股寒暑表恒生指數即將迎來重大改革。恒生指數公司周二發表諮詢文件,列出5大檢討範疇,冀提高恒指作為港股市場最具代表性及最重要市場基準之能力。若全部成事,藍籌數目或大增至80隻,大熱中概股來港上市後可迅速「染藍」、同股不同權(WVR)股份之權重上限將升至8%。

據行業「目標覆蓋率」揀股

市場一直詬病金融股主導恒指,拖累恒指長期跑輸其他市場指數。恒指公司昨建議,按行業組合、並據每個行業組合的「目標覆蓋率」(可以是市場或成交額等)來挑選恒指成分股,避免恒指太側重某一行業。其背景是,本月初時,電訊、金融及資訊科技類藍籌之市值,於其所在行業股份總市值的比重逾80%,可是原材料、工業、必需性消費、非必需性消費和醫療保健業的同樣比重,卻不足40%。

而要讓恒指更全面地反映各行各業的表現,該公司建議將恒指成分股數量增加到65至80隻。諮詢文件列出一個有65隻藍籌的模擬恒指組合,其金融股權重將由月初的43%驟降至約34%,資訊科技類將升至逾28%,消費及醫療保健類分別升越8%及5%。

諮詢文件另一重頭戲,為建議取消合資格候選恒指成分股之最少上市時間要求,以「增加恒生指數顧問委員會的靈活性……更能適時地將具代表性的新上市公司納入恒生指數」。更矚目的是建議將單一藍籌權重上限由10%降至8%之際,WVR及第二上市藍籌之權重上限跟其他藍籌「一視同仁」地定於8%,而非現時只有5%。

另外,鑑於中資股早就佔港股半壁江山,著名股票策略師、富瑞股票策略全球主管Christopher Wood曾向本報指出,中資股及「本地薑」並存的特性令恒指「意義不大」。不過,恒指公司仍建議保留一定恒指名額給被分類為香港公司的股份,以「支持香港部分在指數的代表性」。

這次恒指大革新的諮詢期將於明年1月24日截止,預計2月公布結果。

專家籲留意內需醫藥板塊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提醒,「染藍」憧憬充其量只是錦上添花,不應單憑此點而忽略基本因素買入股份,但以恒指公司有意透過納入,讓更多股份成為恒指成分股,以提高一些行業的「覆蓋率」來看,市值大及成交活躍的內需股及醫藥股可值得留意。

他續稱,一旦大熱新股連最少3個月的上市時間要求也落實被免除,炒風勢更加熾熱;同時一些目前權重敬陪末席的藍籌,失落桂冠的危險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