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惡化影響,美國感恩節假期購物人流及總消費金額,都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尤其是被稱為每年美國零售業業績晴雨表的「黑色星期五」購物節,到實體店購物人數大減近40%,即使網購人數上升,恐難挽救零售業頹勢。
鑑於民眾消費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70%,零售業慘淡反映美國經濟確實處境不妙。反觀,在抗疫和防疫各個方面均取得佳績的中國,不僅官方和中小型企業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先後創近年新高,民眾的消費潛力在「內循環」政策推動下進一步釋放。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近日透露,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相比2015年增長超過42%。同時,去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美國零售業體量規模僅相差約2,000億美元,意味中國隨時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
事實上,在「十三五」時期,受惠經濟結構和產業優化、內地消費品零售市場壯大外,中等收入群體亦大增,估計目前約4億人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令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上升。據發改委預計,「十三五」以來中國的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在60%以上。然而,這一數值與美國相比仍有上升空間,加上中國擁有較大的人口,以及「十四五」時期將力爭把中等收入群體佔總人口的比重由目前的29%,提升至約40%,即約6億人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可預期,中國消費市場仍有很大增長空間,且有能力形成如歐美般以內部消費為主,並帶動外部商貿活動的經濟體系。
中國奢侈品市場於全球「疫」市下增長,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回升,都在證明中等收入群體消費群體不斷擴大,也為中國經濟注入了很大的韌性。對香港而言,如何利用自身低稅率的優勢,把握中國「十四五」發展機遇,成為建設「內循環」經濟的參與者,及「外循環」系統的聯繫者,是必須研究課題。對投資者而言,多留意與內需相關股份,尤以民生消費為主要業務的企業,相信能有不錯的回報。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