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打擊,全球財困危機非同小可。據內地媒體報道,內地有5.6億人在銀行沒有存款,且近10幾年以來負債不斷增加,居民總負債超過20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人均負債金額達13萬元。報道指出,民眾儲蓄下降有4大主因。
原因之一,是工資上漲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民眾不僅儲錢能力降低,而且負債多了。在物價上漲情況下,很多家庭收入與開支正好相抵,沒有多餘錢存銀行。
第二,自從中國房地產市場化後,內地樓價20年間上漲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民眾為買樓需從銀行提款付首期,導致儲蓄率降低。因樓價過高,95%以上的人難一筆過付款,只能向銀行貸款20至30年,因此自2015年後,居民因樓按而令負債率急升。
第三,很多居民除買樓外,還要買車,雖然買車僅需花10多萬元,但車貸要在兩年內分24個月償還,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壓力也很大。事實上,車輛每年保養也是一大筆開支。
第四,負債率攀升與年輕人消費提升有關,他們的消費觀念更趨向歐美國家,更喜歡享受人生,追求生活質素。資料顯示,1990年後出生的群體人均負債12.7萬元,要用18個月收入才能還清。
此外,內地的借款渠道愈來愈多,實體有小額貸款公司、抵押貸款公司,網絡有花唄、京東白條,以及銀行信用卡,都可透支消費。
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也曾表示,內地儲蓄率逐年下降,雖然有助擴大內需,但一些年輕人靠借貸過度消費令人擔心。他稱,截至2019年底,內地儲蓄率佔經濟總量比重降到44.6%,未來或許還會進一步下降,並觀察到年輕一代的儲蓄率在明顯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