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恐難成RCEP大贏家

中國早前與日本、南韓、澳洲、新西蘭和東盟10國簽訂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被視為應對經濟逐步與美國脫鈎、抗衡美國圍堵的重要一步。不過,專家提醒,RCEP對於中國經濟的效益不會立竿見影,就算被指「政治意味大於經濟」,中國得到的地緣政治好處也值得商榷。

RCEP涵蓋全球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約30%,遠超歐盟,但中國能否藉此抵銷對美貿易衝突的損失存疑,尤其是美國政府正積極推動製造業產業鏈「去中國化」,就算明年白宮易主也不會改變。

分析:東盟或得益更多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表示,中國不一定是RCEP的最大贏家,其他經濟體會獲益更多,尤其是東盟。

總部設於美國華盛頓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發現,若中美緊張關係持續下去,到了2030年,RCEP將只能增加中國GDP約0.4%,不能彌補中美貿易戰帶來的1.1%損失。澳洲昆士蘭大學與印尼財政部共同進行的研究亦估計,2030年RCEP將提振中國GDP約0.08%,惟貿易戰會削減GDP約0.32%。

RCEP之所以引起外界關注,一大原因是它「飛起美國」,中國得以借貿易籠絡締約國家抗衡美國於區內影響力。不過,滙豐亞洲經濟研究主管范力民相信,美國仍會跟更多亞太區國家洽談、簽訂更多雙邊貿易協定,以「確保大門敞開」。亦有分析指,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正式入主白宮後,不排除美國會加入該國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後由剩餘國家發起、同樣以亞太區為主膽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及進步協定》(CPTPP)。

國會或阻攔 明年難生效

同時,這樣重大的貿易協定觸及很多利益,要獲各國國會通行,阻力不容忽視,RCEP恐難在明年正式生效。經濟學人智庫首席分析師Nick Marro特別指出,中澳正爆發嚴重貿易摩擦,澳洲亦有聲浪憂慮過度依賴中國市場;日、韓過去幾年對華關係也不見得很好。分析師指,就算成員國國會沒阻攔,RCEP最可能的生效日期是2022年1月,而且RCEP訂定的執行時間表有「彈性條款」,成員國或要等幾年才會感受到RCEP的全面效果。

更重要的是,RCEP當中的發達經濟體——日、韓、澳、紐均是美國盟友,其他東盟國家也不時與美國「眉來眼去」。更有外媒不諱言,RCEP的效益早已透過「東盟+1」機制逐步實現,其誕生只是締約國急於讓經濟盡早走出疫情幽谷而已,地緣政治上依然是與中國「同床異夢」,不見得有意欲配合中國抗衡美國。

況且,即使泰國和馬來西亞與中國關係較好,兩國參與多邊貿易協議的往績值得關注,事關馬國雖早在2018年簽署CPTPP,其國會迄今仍未批准,而泰國對加入CPTPP的熱情亦已經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