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債務海嘯殺埋身

世紀疫症期間全球央行狂「泵水」,如今政府及企業「債務海嘯」壓境,後遺症更四方八面湧現。國際金融協會(IIF)環球政策倡議董事總經理Sonja Gibbs警告,債市尤其是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危機逼近。

分析指,中國新發行5年期歐元債驚現負息仍獲外資追捧,足證投資者急於為資金尋找出路,甚至抱「輸少當贏」終極避險心態,嚴重扭曲債市常態。不過,看似穩如泰山的中國債市並非萬無一失,境內國企級債券過去一個月竟接連爆煲違約,昨日遼寧省國企華晨汽車集團更正式破產重整,地區債違約風暴恐掀骨牌效應,巨大損失隨時排山倒海將至。

據IIF資料顯示,今年首三季全球企業及政府債務飆至272萬億美元,創下新高,年底料進一步升至277萬億美元,意味快將又破頂。Sonja Gibbs提醒,新興市場雙重債務風險凸顯,因經濟增長緩慢兼債台高築。長遠來看,發達市場同樣風險叢生,因增長放緩速度勢比新興市場更慢,債券到期收益率無止境低水甚至負數,也對投資者不利。

資金求回報焗「鋌而走險」

施羅德投資研究及分析策略師Sean Markowicz解釋,投資者未來將面臨嚴峻考驗,除了被迫選擇接受負息,亦可能「鋌而走險」轉向承擔更高風險的產品,以彌補回報不足。然而,後者在經濟衰退時所面臨的損失可能更難估計。

即使是不少外資青睞的內地金融市場,經濟瀰漫復甦氣息之際,過去一個月卻有多宗企業債券違約湧現,負債纏身的國企背景公司亦難逃爆煲危機。以隸屬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企華晨集團為例,10月20日因未能如期兌付規模為1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私募債,而陷入違約漩渦,自此其主體信用及旗下債券評級已多次被降級,國企債券不倒的神話幻滅。

短短一周,華晨集團遭債權人格致汽車科技申請破產重整、65億元債務違約曝光,直至昨日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披露,法院已於午後裁定受理債權人的申請,意味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據裁定書,截至6月底止,華晨集團資產總值459.66億元,負債卻高達523.76億元,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所規定的破產原因。但同時該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亦具重整的必要及可行性。

專家籲收緊救市前宜三思

而今輪債市亂象更惹來中國證監會出手。中證監指,已對華晨集團開展專項檢查,並決定採取行政監管措施,向該集團發出警示函件,及對其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立案調查,同時對華晨集團有關債券的中介機構進行同步核查。不過,法院一句「具挽救價值」,卻為華晨集團子企華晨中國(01114)埋下一線生機,華晨中國昨日股價漲8.25%,該公司收市後發通告稱,業務如常運作。

然而,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指,國企違約觸發投資者對整個企業債市的擔憂,因這打破長期以來政府對國企債有隱性擔保的假設。據該行數據,國企首次違約率目前尚遠低於1%,惟民營企業的違約率已升至9%。他特別提到,東北省大型企業的財務壓力可能更大,而東北巨頭之一的華晨集團財困便為一大佐證,故籲政府進一步考慮收緊財政刺激政策的負面影響,如債務違約再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