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資產加速染紅 財富轉移無可免

去年香港社會極端動盪,致使人心散亂,直至今年《港區國安法》出台後才稍靜下來,再加上中美之爭升級,香港資產自此加速「染紅」,中企既成港股主流,地產和商業收購皆見其身影,故香港即使面對走資和疫情夾擊,至今資產價格仍保持相對穩定。至於資產「染紅」帶來的就是財富大轉移,紅色力量滲透各行業,將領導香港經濟重新出發,港人港企得思考如何適應新環境!

回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不安及1997年前途問題,也曾出現過兩次財富大轉移,然而,有別於之前危機,今次迄今未見對港股或樓市造成太大衝擊,皆因中資力撐。近年港府賣地,港資與外資皆審慎,中資反冷手執個熱煎堆;外資撤出港股、搬離地區總部,換來更多中企來港設立辦事處及上市。今年底前,內地4大在港上市科技企業都會成為恒指成分股,而且佔比不輕,反而滙豐控股等傳統藍籌相形見絀,算是港股以至經濟全面「染紅」的一個里程碑。

誠然,回歸以來,內地對香港的經濟影響力有增無減,初時多體現於人才輸入、旅遊及經貿往來,隨着國力與日俱增,中資不再止於與港做生意,而是積極參與長期投資,涉及各行各業,成為大當家,掌握經濟命脈。這現象除了印證經濟實力外,更重要的是在中美爭霸下,中企海外發展被圍堵,香港的國際化環境及制度就順理成章成為境外投資主戰場,既可善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及集資地位伺機突圍,亦可在外部風險急劇飆升之下,透過加大參與香港經濟熟習國際制度,為未來「走出去」熱身,順帶為社會注入穩定力量。

雖然港資在香港經濟的主導權正由中資取代,但說到底,兩者本是同氣連根,利益連在一線,同時預示未來中港經濟必然進一步融合,各界眼光要盡快拉闊至大灣區、甚至全中國,才能適應新遊戲規則。若以史為鑑,對上兩次香港財富大換位,期間不少人深感憂慮,到頭來資產價格何嘗不是持續向上,機會不減反增?

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鳳凰只有浴火才能重生。香港正經歷「刮骨療傷,改頭換面」,大亂後必迎來大治,讓經濟站上新台階。世界在變,尤其15個亞太國家已簽署了全球最大型的經貿合作協議,疫後新亮點顯然易見,未來香港經濟增長將更依賴內地,選擇留港奮鬥的港人與港企,得認清大環境,將目光放遠,一起再次踏上新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