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加緊滲透港經濟

即使去年的社會動亂及今年初持續至今的疫情,合力把香港經濟推入寒冬,本港重要支柱金融業今年卻因為中資股紛紛來港上市而持續暢旺,日本傳媒報道,港股今年新上市的股份多達98%是中資企業,比例史無前例地高,中資金融機構乘勢擴大在港規模,中資掌握香港經濟的程度與日俱增。

該報道指,2015年以來,日資及美資背景的香港寫字樓數量幾乎原地踏步,中資卻大增三分之二。

踏入今年,日資投行野村及澳洲券商麥格理先後縮減香港寫字樓規模,中資的民生銀行、招商國際證券和通海證券卻反其道而行,理由是中資金融機構憧憬中港人員通關回復正常後商機更多。

而在《港區國安法》通過後,三分之二接受香港美國商會調查的企業表示,法例不利香港業務前景,另一調查更顯示逾三成日資公司考慮因此重整甚至撤出香港業務。不過,中資在港投地卻頗為進取,中國移動(00941)旗下公司7月時以56億元擊敗多家本地發展商,投得沙田工業地,呎價創工業地史上最貴。

佔藍籌權重將突破六成

事實上,中國經濟率先走出疫情幽谷,中資股進一步主導大市,今年進身恒生指數的6隻股份中5隻是中資股,其中阿里巴巴(09988)及美團(03690)雙雙以5%權重(同股不同權公司的上限)染藍,下月恒指季檢結果生效後,中資股之權重將突破六成大關。

反觀老牌港資藍籌信和置業(00083)和太古A(00019)一如市場預期失落藍籌地位,滙豐控股(00005)亦失落最重磅藍籌地位,而推動恒生指數公司正檢討恒指的組成方法,其中一環就是「地域分布」。

中資滲透港人生活的步伐今年亦有所加快,比較矚目的要數內地「體操王子」李寧旗下的非凡中國(08032)入主老牌服裝品牌堡獅龍國際(00592)。中國石油(00857)去年底以近29億元擊敗外資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殼牌,投得本港5幅油站用地,油站今年陸續啟用,於熱鬧的太子道東和觀塘道「插旗」,該公司本港經營的油站遂大增五成。中國石油化工(00386)亦有競投該5幅地。

投資擴至「衣食住行」

中資此前主要足迹包括中信集團控股的香港麥當勞,粵海投資(00270)經營東江水、中電控股(00002)與國營南方電網合營負責香港發電的子公司青山發電,並與中國海洋石油(00883)訂立新的長期供氣協議,以實現天然氣發電佔比上升的目標。英國研究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資深經濟師Tommy Wu坦言,中港經濟未來只會更加融合。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相信,中資企業在香港經濟的「戲份」勢愈來愈重,其投資可能會從金融和地產擴大至更多「衣食住行」領域,除了接觸更多國際客戶外,還能創造職位,協助中央化解香港社會問題。

不過,就算外資未必會因《港區國安法》大舉撤港、本港還有低稅率和資金自由進出的優勢,若內地進一步開放,而香港跟內地其他金融重鎮愈來愈似,或許真的不再需要投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