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令企業強者愈強,在網購盛行及各地政府補助下,許多大企業表現依然很好,但這讓華爾街大行高盛感擔憂!由於部分大企業加速併購,反而造成更嚴重又難解決的失業問題。
高盛總裁兼首席營運官John Waldron表示,政府將要面對的難題是大企業表現愈來愈好,然後失業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因為可預見的是「更強大、更健全」的公司將會趁當下的機會,收購那些狀況比較不好的公司,因此將有不少大規模的企業併購活動。
高盛在美國是處理企業併購案的領導性金融機構,他們的客戶現在愈來愈渴望尋求收購目標,這對高盛本身而言是好事,但對社會大眾而言,這樣的結果便是:當「自動化」已威脅大量工作機會的時候,更多職位將因企業併購而消失,成為棘手的失業問題。
為了應對經濟衝擊,美國聯儲局將利率降至零水平,但高盛形容這等同是為這些大企業頒授「併購許可證」,因不受疫情影響的大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融資,而利率又如此低。
事實上,美國目前多數失業為無薪假、停薪留職等暫時狀態,愈來愈多專家擔憂,不少失業人數可能變成長期問題。
知名醫學期刊《刺針》最近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到了二○五○年左右,印度可能會在世界最大經濟體排名中從第五位,攀升至第三位。
上述研究預測,印度在三○年左右將擁有全球最多的勞動年齡人口,而且勞動人口會繼續增長,到了五○年左右達到高峰。儘管之後可能會走下坡,但到了廿一世紀末期,印度的勞動年齡人口仍會是世界榜首。
印度在一七年成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目前升至第五,超越法國與英國。人口結構變化將讓印度在三○年成為第四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和日本。到了五○年,印度將超越日本,佔據第三,並將維持這個排名直到二一○○年。
而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長期競爭,也將面臨變化。研究報告稱,預計中國將在三五年超過美國。然而,由於中國人口可能下降,導致經濟增長受到壓抑,因此兩國可能在二○九八年再次換位。
印度有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要在二五年成為一個5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雖然這個目標的前提是GDP規模幾乎翻倍,原本認為可能成功,但疫情爆發,讓這個可能性成了「零」。該國經濟在今年第一財季(四至六月)急劇萎縮,收縮幅度達創紀錄的23.9%。雖然封城措施解除後可緩解一些壓力,但預計印度本財年(今年四月至明年三月)的GDP仍將萎縮最少10%。
各國為了救市而大舉支出,加重了債務壓力,使投資者擔心世界經濟將面臨新的「財政懸崖」。就此,有分析認為,政府愈有能力花錢的國家,貨幣走勢也會更強,例如挪威與瑞典克朗偏強、澳元較加元強、歐元比美元強,英鎊及多種新興貨幣則將相對弱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資料顯示,各國政府今年已承諾支出約12萬億美元,債務規模將會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相當,促使投資者擔心明年復甦力度可能受到財政因素拖累。
有見及此,匯市投資者聚焦各國財政能力,即年度預算赤字與政府總負債佔GDP的比率,來判斷匯市的贏家與輸家。
挪威今年雖然出現25年以來首見的預算赤字,但因赤字佔比仍低,負債佔GDP比例也低於50%,使挪威克朗匯價最近幾周平穩升值;瑞典也因為赤字及負債佔GDP比率分別僅4.2%及35%,加上經濟正在復甦,因此瑞典克朗也轉強。
澳洲今年的赤字及總負債佔GDP比例將分別為11%及25%,加拿大則為16%及31%,因此澳元今年的表現預料會比加元強。
美元也不例外,投資者偏好歐元的程度超過美元,因為歐元區各國比美國更支持提高公共支出。歐元區與美國政府的負債佔比雖然都約為100%,但美國今年的預算赤字比率高達16%,歐元區僅8.5%。
法國興業銀行預測,若歐元區再擴張支出,料歐元會強勢升值,明年將會在1.2至1.3美元的區間內波動。由於負債愈重的國家,政治人物較可能反對政府進一步擴張支出,從而壓抑本國貨幣走勢,預料各國的財政實力將會對明年的匯市走勢更加具有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