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衝擊,不少國家趁金價早前破頂拋售黃金儲備,套現作應急之用,為近期金價相對疲弱的原因之一。據世界黃金協會(WGC)數字顯示,全球各地央行八月份淨拋售12.3噸金儲,為一年半以來首次沽金。巧合地,央行八月開始沽金,現貨金價在該月漲至每安士2,075.47美元紀錄新高後,迄今回吐約8%。
現貨金價周四靠穩,美國早段報每安士1,900.64美元,升0.7%;紐約期金漲0.75%,至1,904.9美元。
雖然央行沽金,但渣打香港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看好金價前景,料未來六至十二個月有機會邁向2,400美元,主要是美元料跌及投資市場愈趨波動,黃金作為傳統的避險資產將受追捧。
儘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成為推動金價今年破頂的主要動力,環球投資者年內掃入逾600億美元(逾4,680億港元)黃金,但央行活動仍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據WGC估計,全球央行今年仍吸納介乎200噸至300噸黃金,以200噸計,現值約130億美元,惟吸金量遠低於二○一八年651.5噸的一九七一年以來高位,該年俄羅斯、土耳其及哈薩克等國紛紛掃金,務求分散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比重,而全球央行去年亦購入約650噸黃金。
據資料顯示,今年沽金最積極是中亞國家烏茲別克,今年首八個月沽出58億美元黃金。俄羅斯央行周三公布,九月份黃金儲備由八月的1,445.88億美元,降至1,391.2億美元,該行四月起已停止吸納金儲,之前四年則動用約400億美元增加金儲。
就此,Natixis分析員Bernard Dahdah表示,各地央行正面臨流動性壓力,現時並非囤積黃金的時機,醫院需要資金。
另本周較早前,兩家澳洲金礦企業North Star Resources及Sacacen Mineral宣布合併,全球最大金礦商Barrick Gold行政總裁Mark Bristow周三表示,金礦業需要更多整合,增加勘探活動,補充枯竭的礦源,並吸引更多投資者和改善營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