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府和央行斥近20萬億美元(近156萬億港元)刺激經濟,令經濟自谷底回升,但踏入最後一季,經濟師警告復甦反彈的階段已過,接下來將是最艱難的階段,風險包括財政刺激減退。
其中,在疫情中重創的航空業,美國航空和聯合航空均表示,若政府沒有提供進一步援助,將開始裁減共3.2萬個職位。
近日各行業裁員消息不斷,包括華特迪士尼擬裁減2.8萬職位和蜆殼擬裁最多9,000職位;德國汽車業供應商Continental通過重組計劃,影響全球3萬個職位。
油田服務公司Halliburton將裁減管理層,美國最大獨立煉油商Marathon Petroleum實行第二輪裁員,影響約2,050個職位。美國第四大汽車保險商Allstate計劃裁減3,800個職位。
同時,有報道指高盛恢復裁員,將裁減約1%人手,相當於約400個職位。
事實上,各地政府迅速的救市反應,令全球經濟在疫情中的表現較預期佳。五月時警告全球經濟今年恐勁縮5.9%的德銀,如今預期收縮幅度不超過3.9%。
惟各地政府還願意為完成復甦花費多少不得而知。摩根大通料財政刺激措施為今年全球經濟增長貢獻3.7個百分點,但一旦決策者重蹈○八年金融危機覆轍,過早走向緊縮政策,或導致明年經濟增長放緩2.4個百分點。
疫情回升和缺乏疫苗亦進一步打擊經濟V彈的預期,雖然各地政府無意再次實施全面封鎖,但歐洲多地包括英國均需要收緊限制措施。當企業收入持續受壓,可能面臨償債問題,引發更多破產個案,銀行亦可能更不願意向企業放貸。再者,社交距離措施時間愈長,企業愈有可能判斷需求下跌屬永久性,而不是暫時性,繼而決定縮減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