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提升企債回報還靠深入剖析

隨着市場逐漸消化對長期低息及低通脹的預期,美國投資級別企業債券孳息率於近日首次跌穿2%大關。在此環境下,投資者未來將會面臨嚴峻考驗。他們可能會選擇接受較低的孳息率,但亦有可能轉向承擔更高風險,以彌補回報的不足。然而,後者在經濟衰退時所面臨的損失有可能是最大的。若要在確保債券質素的前提下獲取滿意的回報,謹慎地承擔相應風險和深入剖析企業基本因素將是關鍵。

企業債券孳息是由基礎利率及信貸息差這兩項元素組成。基礎利率相當於存續期相近的政府債券(被視為無風險利率債券)孳息率。信貸息差反映投資者因承擔違約風險而獲得的額外補償,其中違約風險與企業信用狀況存在負相關關係。

三月份,聯儲局透過大量購買政府及企業債券的方式實施大規模的刺激方案。受此影響,利率跌至紀錄低位,進而帶動企業債券孳息率下跌。另一方面,雖然信貸息差亦有所下降,但仍高於危機前水平。

有助識別錯誤定價

孳息率下跌的其中一個結果是存續期延長。存續期是衡量債券價格對利率走勢有多敏感的指標。舉例在二○○八年前,孳息率上升0.5%通常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3.1%,但現在則會導致價格下跌4.2%。在孳息率已顯著地處於較低水平的情況下,債券孳息率只要出現輕微的波動已足以讓投資者蒙受損失。

投資者可透過縮短投資組合的存續期,從而降低利率可能帶來的影響。這當中涉及的成本是投資者需要放棄從長期債券獲得較高收益的潛在機會。

然而,投資者應謹記,並非所有企業債券的孳息率都與償付期成正比。例如,按美國投資級別指數水平,投資者可透過投資存續期為8.5年的債券獲得2%的收益,但其他債券當中亦有不少可帶來相若收益,而且受利率的影響較低。

雖然個別債券孳息率上升,或許反映市場看淡企業前景或企業的信貸評級較低,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一些流動性較低或發行規模較小的債券對部分投資者來說可能較不具吸引力,並導致收益率在信貸風險沒有相應增加的情況下有所提升。在對個別債券的信貸評級反覆進行分析後,我們發現不同企業債券之間仍存在巨大差異。

研究基本因素對於識別定價錯誤的債券而言是關鍵。在高度多元化的投資組合當中,採取具選擇性的策略能夠充分利用所有收息選項的優勢,並有望為投資者帶來更可觀的回報。

施羅德研究及分析策略師 Sean Markowic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