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內地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華爾街巨頭公司紛紛被高達3.4萬億美元(約26萬億港元)規模的互惠基金市場吸引。不過,這些外資要分一杯羹殊不容易,據外媒統計,國際資產管理公司在今年首八個月從內地散戶共吸資4,700億美元(約3.6萬億港元),仍不及內地本土對手的一半。
外媒報道,截至八月份,百多家中資背景公司共募資9,670億美元,較境外公司多逾倍。在今年募資前十隻基金中,僅兩隻由外資背景公司持有。而今年以來,內地本地基金與外資背景的基金回報率旗鼓相當,分別為9.9%及11.7%。
對於外資回報稍高但吸資力遜色,報道指,內地個人投資者傾向在支付寶等網絡平台買賣基金,並透過排行榜中選取最受歡迎的產品,而這些平台更會提供投資知識,並引入一些基金經理成為投資意見領袖。財富顧問洪泰財富行政總裁魯海洋稱,外資總部在選擇內地代銷商時管控嚴格,限制公司在本地擴大業務的機會,使公司難與本地新興的網絡平台合作。
晨星中國分析師指,內地互惠基金行業的代銷渠道、人才爭奪等方面競爭激烈,若外國合資企業股權變更,可導致其管理層變動或人才流失。
此外,上海投資諮詢機構哲奔稱,外資機構予當地基金經理足夠自主權亦很重要,等待總部指令往往會錯失先機,並指對外企進入內地市場的前景不樂觀,把到三○年外企佔中國共同基金市場份額的預測下調十個百分點,料屆時僅佔該市場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