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數碼洪流有助「疫」市紓困

近年來,數碼化成為大趨勢。香港的金融服務界,亦在運作上與時並進,不少工作流程都已實行了自動化和數碼化。例如最近香港的監管機構,就借助資訊科技與內地監管機構合作,就滬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推出南向投資者識別碼,以便更有效監管市場,維護滬深港通平穩有序運行。

在日常處理往來文件上,不少政府部門都已進行數碼化運作,系統會將收到的電子表格,自動送往指定的後勤部門處理;各項收費例如牌照費用,也已經可以透過電子方式支付。近年,監管機構積極推動數碼簽名,以代替文件須經打印後簽署的傳統方式;只要能解決各項法律爭議,相信香港金融財務界的無紙化運作,將可更進一步發展。

在分析金融財務機構的市場數據過程中,人工智能開始發揮作用,其中可用於解讀形式不固定的資訊,例如銀行月結單等文件。現時,已有金融機構在遙距客戶登錄網上理財戶口時,應用生物特徵作為登入的模式選項,當該項應用愈趨普及後,相信監管機構在分析相關數據時,也會更為方便、精準與實時。

科技在金融行業運作上,一向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不少證券公司,普遍使用程式買賣,而且連交收也已經電子化。

面對疫情,香港政府鼓勵企業在家工作,減少面對面的接觸機會;而無論銀行或證券業界,都已普遍提供數碼化服務。但如果金融服務機構想在服務中,引進更尖端的科技,例如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客服等,更需要先提升系統的數碼化水平。

藉大數據分析感染途徑

企業除能透過數碼化維持服務外,科技亦可用於防疫抗疫。例如透過人工智能,對受感染者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有助評估傳播的方式和或然率,從而及早作出應對。事實上,本地的科研人員和科技機構,已推出了不少有用的資訊科技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協助社會、企業及公眾抗疫防疫。

香港電腦學會最近就宣布推出「抗疫創新數碼方案獎2020」,以表揚及獎勵本港有助社群預防、對抗或克勝新冠肺炎疫情的傑出資訊科技創新作品、方案、產品及應用程式。

香港電腦學會副會長(社會服務)夏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