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經過連跌28個月的頹勢後,上月終見反彈。香港海運港口局公布,今年六月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為156.9萬個標準箱(TEU),按年升2.8%,為歷來最長跌浪畫上句號。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戰持續衝擊,業界對下半年出口形勢仍感悲觀。
事實上,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自一八年二月起持續下跌,去年二月按年急瀉17.9%,今年一月亦急跌15.9%,其後月份的跌幅開始回穩。但若計今年首6個月,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累計864.7萬個標準箱,按年仍跌4.9%。
歐美多個城市早前的封城措施令全球訂單大減。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副會長吳國安指,受疫情影響,來自歐美的訂單持續下滑。至於東南亞國家,區內消費者對高消費產品的需求較弱。他原預算港口貨櫃吞吐量會在八月或九月開始恢復,但按現時疫情發展,預料最快到十月才有改善。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認為,歐洲的疫情控制較佳,逐漸重開關口,六、七月份的零售貨值雖然按年跌一半,但較預期好。惟美國疫情嚴重,加上八至九成的零售商店受《美國破產法》第11章保障,債權人需要與商家協調,以便宜的價錢出售貨物,舊帳則全數不用歸還,令內地和香港的出口商損失慘重。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補充指,在全球疫情影響下,市道疲弱,美國企業可依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所以就算美國買家下訂單,香港廠商也不會貿然接貨,以免出貨後不能收回款項。
再者,中美貿易戰持續,香港出口商把廠房由內地搬遷至東南亞的趨勢不變。畢竟除了加徵的稅項,現時內地人工不算平,加上各類成本,勞動密集的行業早已傾向遷往生產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地區。這些因素皆會影響未來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的表現。
香港鞋業總會主席梁日昌則稱,美國終止香港特殊待遇地位後,若進一步取消港貨進口美國的稅務優惠,將會影響鞋業、高科技、電子產品等行業,亦為未來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帶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