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營商乍暖 企業未樂觀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公布,經季節調整後,六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由五月的43.9上調至49.6,反映私營經濟的景氣度已貼近50的盛衰分界線,更為一八年四月經濟低迷以來最高。惟經濟師憂慮第二波疫情或再影響全球經濟,作為外向型經濟的香港勢必受累。港商直指訂單較年前急跌,對下半年的營商環境未敢樂觀。

比較其他亞洲地區的六月份PMI數字,越南和馬來西亞已率先重返50以上的擴張區間,分別為51.1和51。另一邊廂,台灣、南韓、新加坡等經濟發展較成熟亞洲地區,六月PMI依次為46.2、43.4和43.2,均低於香港。不過,新加坡是由五月有紀錄低位27.1,升至43.2的近四個月高,反彈力度驚人。

香港方面,新冠肺炎的防疫限制逐步放寬,有助推動香港私營企業的業務發展,但因個別限聚措施延長生效,經濟有待全面復甦。

憂慮疫情及中美角力

企業新接訂單量的跌幅亦較近月放緩;相比之下,企業新接的出口業務量卻因來自中國內需的訂單大幅萎縮而明顯下跌。另外,企業於六月加強採購活動,出現一八年三月中美貿易緊張以來的首個增長。六月份企業對經營前景的負面情緒較五月改善,信心度回復至五個月高位;惟因企業憂慮疫情對經濟活動的長遠影響存在不確定性,整體營商氣氛仍弱。

IHS Markit首席經濟師Bernard Aw指,調查數據顯示企業的外部需求仍弱,來自中國的銷情尤甚,而企業繼續憂慮疫情大流行對經濟活動構成長遠影響。故香港經濟能否強勁復甦,還看全球經濟於未來數月的回升能力。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現時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未如今年首季般嚴重,在樂觀情緒延續下,預期未來一、兩個月香港PMI仍會處50附近,甚至重上50,但要擴張至55以上則較難,因下半年會否出現第二波疫情,令需求再度下降,以及中美的地緣政治因素,皆會影響公司對未來的預期。

香港相對不少亞洲地區有較佳的六月PMI數據,吳氏指這與香港製造業與內地有較多連繫有關,隨着科技產業逐步復甦,預期台灣、南韓等地區的PMI也會「追落後」。

歐復市無期 訂單大減

萬保剛集團(01213)主席洪劍峯指,大部分工廠在四、五月復工,但未來數月訂單只有去年同期50至85%。他指,訂單減少原因是歐洲公司店舖未重開,令外國買家下訂單態度保守,過往七月首周已接到十月交貨訂單,以及九成在九月交貨訂單,如今局面不復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