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金融淪區域化 角色有變早綢繆

好不容易,今年終於來到一半!年內全球經歷世紀大瘟疫、經濟突停頓、大量人命傷亡,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引發金、股、匯及商品市場極端波動,投資者如履薄冰,惶恐終日!雖然如今多地逐步重啟經濟,惟在疫苖面世前,消費和投資信心難完全恢復,加上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中美角力和香港問題都會成為焦點。港人既處風眼,金融中心角色生變,實宜保持高度警惕!

今次新冠肺炎疫情迄今仍未消散,北京病例日增,加上其他地區嚴重水災,禍不單行;美國發病情況更可怕。足見全球兩強經濟形勢惡化,復甦之路更顯艱難。雖然目前市場展望在各地減息和刺激經濟政策效用開始發揮下,第三季全球經濟會回穩,可「直升機式撒錢」救市並非長治久安之策,隨着政府財政不斷惡化,大家要有心理準備失業率尚未見頂,資產價格充滿挑戰。

對香港而言,疫情加上中美角力升溫,首當其衝的出口貿易業本來就難望翻身,昨公布的五月份出口貨值再錄按年跌幅兼遜預期,實不令人意外,旅遊、零售業難復舊觀亦是預計之內,可令人擔心的是,香港僅餘的老本金融業正在變質!

回看○三年沙士,香港經濟衰退,內地見狀推出《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及個人遊打救;到了○八年金融海嘯後,再相繼推出股市互聯互通機制激活交投。如今香港再遭遇衝擊,就獻「跨境理財通」新猷。這些發展在在說明,回歸以來歷屆港府在經濟發展上都不甚作為,單靠食老本而不謀強化國際經貿關係,致使獨特優勢不斷褪色,競爭力下降,得靠中港加強融合來維持,近期的中概股回歸潮也是例子。問題是,香港金融業高度依賴中資和中企高度參與,反而更會深度捲入中美之爭,隨着下半年兩大經濟體角力進入新台階,投資者又豈能安寢?

基本上,打從中美貿易戰兩年前之初,香港經濟就走向衰退,今年的疫情只是加快步伐而已,要數當前最大挑戰,內部管治不濟固然是病根,中美關係更加劇了病情,不論是社會動盪、移民潮、走資潮,以及港元聯匯穩定等,皆離不開這兩個背景主題。如今兩地對策是圖以加強「地域化」來補足「國際化」褪色的影響,可如此降級發展,意味香港過去獨享的橋樑式「變色龍」優勢將永久消失,伴隨的是經濟資源重新分配。如何適應這種變化,是港人刻下就須深思和及早綢繆的長遠問題!